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教育新闻 > 正文

新闻教育如何应对媒体深度融合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5-23 22:13:26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传媒生态。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与此相伴随的是,公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向新媒体端特别是移动端的全方位迁移。根据中国互联信息中心(CNNIC)2019年2月28日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达8.29亿人,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人。我国手机网民达8.17亿人,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

  随着上网人群的持续扩大,公众对信息传播的需求出现转向。首先,移动终端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公众越来越依赖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其次,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界限模糊,越来越多的公众加入到传播者的行列,这对机构媒体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再其次,公众的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对公众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机构媒体站在新的高度加以引领。

  无论是不同媒体类别向移动终端的融合,还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身份融合,以及由此带来的公众媒体素养新要求,都对面向专业媒体从业人员的大学新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如何实现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的路径创新。它需要我们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要回答前一个问题,必须直面传媒生态的新变化,适应移动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抓住传播技术的新动向,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良、作风素质过硬的新闻传播人才。作为国内新闻教育的排头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负责人在今年2月接受央视采访时,就高校新闻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给出了各自的答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回答是,要着力于培养适应新的媒介环境要求,能够驾驭新兴传播手段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回答是,紧密地围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来开展新闻人才培养。概而言之,新闻传播教育就是要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在当前技术和传媒环境中,着力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