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教育新闻 > 正文

关于教材建设的7个追问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5-05 20:53:21

  近日,以“7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之路”为主题的首届中小学教材论坛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召开。国内教材理论研究者、教材编研工作者、教材使用与发行者等300余名专家、学者,聚焦教材政策的发展历程与管理经验、教材编写的历史进程与经验启示、教材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等议题,展开了深层次探讨。

  追问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材建设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申继亮(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

  处理好教材建设中的“三大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材建设在向国际水平迈进,但仍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体现国家意志的统一要求与教育教学过程的灵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教科书设定的教育目标、要求是统一的,但由于年级、学校、区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不同,教学要想遵循教育规律必须因材施教。统一的要求如何与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这是今天研究教材过程中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二,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与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一方面,教材编写修订过程中,一些学科专家强调学科的逻辑性、完整性,认为本学科教材中安排的内容偏少,所以教材“越编越厚”。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义务教育阶段“减负”的呼声也很高。所以,今后一段时间,如何在知识增加的情况下,教科书不再变厚,这也是一大问题。

  第三,教材的稳定性与内容选择的灵活性、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教科书的内容具有稳定性,修订一次教科书短则5-8年,长则十几年。教科书相对的稳定性与整个经济、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新变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适应,这一问题仍需要探索。

  追问2:当前及以后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田慧生(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

  提高教材质量要遵循规律

  提高教材质量仍然是当前及以后教材建设的核心任务。提高教材质量,可以在两方面给予关注。一是教材建设工作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材编写的规律。违背了规律,下再大功夫、用再大力气都可能适得其反。二是要通过加强研究促进教材质量的提升。我们在推进教材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缺少基础性研究的支撑。这也是为什么教育部要在全国建设首批重点教材基地的初衷。

  比如,在100多年前,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10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还没有回答好。尤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孩子究竟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教材中究竟应该纳入哪些有价值的知识?这些问题我们从学理上、规律上还没有讲清楚。

  我曾接待过美国哈佛大学一个做深度学习项目的教育团队,他们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试图通过对学习的研究回答学生究竟该学习哪些知识、什么知识有价值。以数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为例,他们做了多次现场测试,每次都问两个问题。首先让学习过解方程知识的人举手。全场观众都在举手。接着再问,生活中还能经常或者偶然用到解方程知识的人请举手,结果寥寥无几。只有一次会议上有六七个人举手,询问得知都是数学教师。这种情况下,专家们开始反思,如果仅仅从学科的角度强调它的价值性,很难走出教材编写的思维定式。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教材究竟应该容纳什么,哪些知识是最有用的?而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强基础研究。

  追问3: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黄 强(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

  教材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

  教材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的问题,教材建设事关党的领导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加强教材的思想性。教材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教材编写中的指导地位,帮助儿童从小植入红色基因。同时,加强革命传统、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是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国特色和中国气魄。目前这方面的内容在中小学教材中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例,下一步要着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