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教育新闻 > 正文

让学生亲历数学学习活动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5-04 21:53:29

  “数学不难,就是一些概念、公式和计算,只要记住就没问题。”这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给同学“传授”数学学习经验的一句话。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听到学生这样阐述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后深感焦虑,并陷入了沉思——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与长期的数学教育教学影响密不可分,问题的根源或许就在于教师对数学教学理解的偏差。

  首先是部分教师对数学课本身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往往更关注具体、客观的数学结论,忽视了形成这些结论的数学活动过程;更关注显性的数学事实,忽视了处于隐性的数学思想及方法;更多关注数学知识的逻辑关系及结构,忽视了如何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为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提供适宜的学习素材。因此,提到数学课,许多人的理解就是概念、命题、法则、运算及符号的堆砌。

  教师除了将数学课从学科、知识的维度看作是所讲授的学科,还要从以下三个维度进一步深入理解数学课:一是目标、计划维度。要将数学课看作教学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设计划或预期结果。二是经验、体验维度。要将数学课看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或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经验。三是活动维度。要将数学课看作人的各种自主活动的总和,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教师对数学课内容的设计实施不到位。教师总是习惯于把数学课内容视为静态的、客观的事实性结论,教学中过于关注数学结论,不关注知识的来龙去脉,不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上课时总是让课程内容尽快展开进入运用结论去解题的技能训练过程中,而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与其说是数学活动结果的教学,不如说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里所说的活动就是指最终得到数学结论的数学活动过程。而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获得知识与技能,还能体会和感悟知识技能背后更为本质的东西——知识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课程目标指引下,教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自己所处的社会。也就是说,教学目标必须从“知识为本”转向“育人为本”,从原本的只注重“结果性”双基教学转向“过程性”“结果性”,让过程本身成为数学课的目标,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寻找、发现、进而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数学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会“悟”会“看”的底蕴是把握数学思想,会“悟”会“看”的教育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需要受教育者本人的思考与实践。因此,让学生亲历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兼顾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系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教研室)

  《中国教师报》2019年05月01日第4版 版名:现代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