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教育新闻 > 正文

网络垃圾侵蚀未成年人,天性和好奇心在“作祟”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9-03-19 08:25:50

  网络垃圾侵蚀未成年人 天性和好奇心在“作祟”

  今年两会,全国青联向大会提交了《关于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提案》《关于在网络直播环境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提案》两份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提案。

  提案中提到,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远高于同期全国人口互联网普及率的57.7%。69.7%的未成年人有自己的手机,他们在日常的手机应用中,玩游戏的比例占到64.2%。

  同时,截止2018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达到4.25亿人。调研显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网民中经常观看直播的比例分别达到6.4%、18.3%和20.5%。

  上述数据直观反映着当前无法回避的现实。

  对于这当下“见怪不怪”的现象,王义军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本质而言,人喜欢游戏几乎是天生的。”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境遇不同,天生有不同的取向和偏好,从理论上来说,都有沉迷网络的可能性,只是有的孩子走得远、走得偏。”王义军表示。

  然而,显而易见,“远”与“偏”却给未成年人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后果。

  “最直接的危害在于影响学习,影响身心发育,长时间对着屏幕不动,不利于身体健康,这也是令很多家长烦恼的地方,感觉没有良策可施。”王义军感触道,面对网络游戏,家长要保持正确、客观的态度,积极发挥正面作用,最为关键。

  在马海军看来,好奇心是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主因之一,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而未成年人有着更重的好奇心。

  在实际工作中,马海军遇到过很多沉迷网络导致社会危害的案例。

  “在我办理的很多青少年犯罪案件中,从他们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看到遭受网络暴力内容影响的痕迹,在现实生活中去模仿从网络上看到、学到的一些不健康内容、场景,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网络游戏语言。”马海军深有感触。

  “毫无疑问,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内容对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性格、心理的养成会产生影响。”马海军表示,在这一点上,他坚持认为要保证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的网络产品。

  “对于网络游戏,我本身并不排斥,它是孩子成长中的必需品,不能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孩子不能太过于沉迷,不能因此而荒废其他,不能占据日常生活主体,这是一个度的问题。”马海军谈道,对于网络游戏,家长首先要接受,其次要积极引导,对孩子做时间上、程度上的适度控制,孩子会自得其乐,又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