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孩子进入初中成绩下降,这三点必须注意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08-08 22:23:48

  不少孩子在升入初中后,学习成绩突然出现大的滑坡。小学时考试总是满分的好宝宝,突然就不会学习了!家长着急,孩子迷茫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也有一部分孩子,小学时的成绩不怎么好,到了中学成绩反而大幅度提高。

  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成绩基本上都会多多少少的发生变化。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会出现这么大的变化呢?

  橙子老师针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如下总结,希望家长们(特别是新初一新初二的家长们)能认真阅读,从中受到启发,寻找到最优的方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与生活。

  原因一:初中学习内容的变化,孩子不能适应是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小学的学习内容主要是语文、数学和难度还比较低的英语。老师的教学内容少,难度低。孩子学习主要是靠死记硬背记忆和重读练习。升入初中后,孩子的学习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英语难度加大,还增加了物理、化学、历史、生物等学科。教学内容的变化不仅要求孩子记忆大量的公式、定义、定理、课文等知识点,更提高了对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的要求。这对还在用小学学习方法学习的孩子是很难接受的。结果就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大幅下降。

  原因二:由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孩子的成绩与努力早已不再成正比

  小学时,只要孩子用心学、认真学、认真背,只需靠反复记忆,成绩几乎很容易能考双百,班级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

  初中则完全不同,除了需要孩子大量的记忆,还需要对知识之间的纵向、横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规律做重点掌握。

  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孩子,学习显得轻松自如;而还在用小学时死记硬背、重复记忆学习方法的孩子,会越学越吃力,越学越痛苦,孩子的学习信心受挫甚至会失去信心。即使家长又是报班,又是请家教,可仍没什么效果。

  努力很重要,方法更重要!

  原因三:将小学的不良学习习惯带到初中里

  小学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拖拉、做题速度慢等不良习惯没有改正,是孩子初中学习成绩大幅下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在小学,好多孩子的作业都是家长陪着、监督着才完成的,孩子没有主动性;再比如,小学试卷题量小,时间充足,孩子们在考试时不紧张,会慢慢做题;同时老师、家长也要求孩子们细心做、慢慢做,孩子做题“慢”的习惯也养成了。到了初中,可是考试内容和题量大大增加、难度加大,孩子难以适应,试题做不完成绩,当然好不到哪去。小学时的粗心、边学边玩等坏习惯,在初中也成为了学习的障碍,极大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很多好学苗就是因为这三个原因,逐渐从尖子生梯队里掉队的。那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爱好,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

  在小学五六年级时,孩子们对自己的“爱好”开始真正形成。但大部分家长却把孩子的这种爱好视为另类,认为会影响学习,阻止孩子。其实这样做是适得其反的,不但没有让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降低家长的公信力。

  正确的做法是尊重孩子,欣赏并支持孩子的爱好(前提是正当的),在支持孩子的爱好过程中通过引导,帮孩子确定学习目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方法二:强化孩子时间观念,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在初中,孩子做事“慢”,学习“拖拉”多是孩子的惰性心在作祟。改变这种惰性的最佳方法就是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给孩子做好清晰地作息时间表,坚持执行,让孩子养成习惯。

  制定时间表时,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做好充分的沟通,充分尊重孩子的建议,结合适当的鼓励激励孩子保持好习惯的养成。

  方法三:帮孩子寻找适合孩子的高效学习方法

  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每位家长都是孩子的全能老师。孩子学不会的,家长可以手把手地教,孩子升入初中后就不一样了。

  一是家长的水平有限,二是干预孩子学习太多,孩子的依赖性改不掉,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也很不利。

  家长最好的做法是:不要再过多的参与孩子的学习,但要做好必要的提醒、和关注。在学习方向上给予孩子指导,教孩子学习方法,这样才是对孩子的正确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