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学习数学的意义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07-27 09:48:59

  上一个月,网络上先是在讨论“把英语踢出高考”,但有人说,英语比数学重要,学好英语才好出国,好移民,语云,“英语记不牢,终身在天朝”。后来话题就转换成“把数学踢出高考”了。后者获得的响应比前者高。还有网站搞了个投票,投票的结果是七成在“踢数学”。“除了数钱,一辈子没有再用到数学”,这个说法很有感染力。虽然不一定真有人觉得有任何可能“把数学踢出高考”,但“踢数学”本身会带来快乐,可以发泄另外的情绪。

  这确实只是个玩笑。玩笑就当它是玩笑吧,但毫无疑问,总会有一些没有幽默感的家伙,会把玩笑当真的。而且我稍稍有点担心这样的讨论,那么多青少年参与或围观,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或者产生什么“导向”(这个词用滥了,所以加个引号)。已经有人警告过“把数学踢出高考”的蛊惑,叫做“撼山易,撼(高考)数学难”。但就算你把数学“踢出了高考”,却也“不废江河万古流”。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呢?说得严重一点,作为一个时代的腐朽的标志,我觉得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贬低知识,蔑视理性的境界。在成年人的世界,一本正经地面对知识已经是令人嘲讽的事情。你在公共场合偶尔会看到有成年人抱一本小说,但这种文青范也显得那么罕见。如果你发现有一个人在读数学书,仅仅是为了知识,而不是为了学位和职称,那么恭喜你,你运气好,可以去买彩票了。

  一个时代处于上升时期,也就是知识的成长期,人们是以求知为荣的,而数学是最纯粹,最无功利的知识。在这个份上,可以把追求数学作为一个时代的理性的标志。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自发的数学辩论会。还有搞“数学决斗”的,即互相出一些数学题目,让对方解答,谁先完成谁就获胜。还有人在路边“摆数学摊点”,用自己编制出来的题目去寻找同好。这种情景,和我们今天的朋友相聚,或者哪怕是陌生人,见面就可以谈腐败,讲谁又被抓了,并且不会脸红的盛况有点相似,但前者令人感动,像婴儿的笑声,也像树苗的拔节,而后者则让人气血不畅,迟早生出病来。

  那个时期的欧洲有不少数学家就是这么业余的,纯粹追求知识得来的。前些年才被解决的费马猜想,是十七世纪的法国的法官,业余数学家费马提出的,他同时还有许多数学贡献。这样的例子并非罕见。这叫时代风尚,简称时尚。但在那时和今天的中国人看来,这都叫犯傻。法官搞数学一点用处都没有,费马的数学知识数他的工资应该早都够用了。

  但人类本来就有追求知识的天性,搞到全民鄙视知识的地步,也真是不容易。罗素(也是一位数学家,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说他的人生动力有两个,一是对人类苦难的悲悯之心,一是对纯然的知识的追求。“纯然的知识”很可能是“无用的”。追求知识是可以超越功利的。

  清末近代数学传入我国,我们的先辈们在那时是那么求知若渴,很快有了我们自己的现代数学家。到抗战时期,国运那样艰难,中国最优秀的数学家也是国际级的。他们是怎样追求知识的?有一年我在昆明,发现西南联大的数学系的一件事。我抄的笔记不在身边,大致记得是,当时美国兴起微分几何(或者复变函数?),大约是陈省身立即从美国寄回一本有关的书到昆明,江泽涵等就组织学生抄,抄一段,大家讨论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