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国学文化 > 正文

黄河文化—刚柔之水

来源:奥数网 2017-08-01 21:29:48

  黄河文化—刚柔之水

  水是柔弱的,又是刚强的。正如一位著名学者所言,融至柔与至刚于一身,莫若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一些圣贤常常以水为例来阐发柔弱与刚强这一重要的哲学思想。

  水的性格似乎特别柔弱,且极容易就范。然而,柔弱之中有刚强,柔弱之中有恒久的耐力,有成功的力量。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前面是座山,水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水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水就钻过去;如果前面是闸门,水就停下来,等待时机,然后冲过去。无论是停下来,还是慢下来,或者不得不绕远,水从不抱怨和叹息,而总是牢牢守住自己的柔,总是向着既定的目标一直向前。

  水是柔弱的,但又特别具有攻击力,没有多少坚强之物,能够抵挡住柔弱之水的攻击。在《道德经》中,老子就明确告诉人们,“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民间广泛流传的谚语也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柔弱之绳可以锯断巨木,滴滴泉水,可以穿破巨石。而柔弱之水形成狂涛,或者泛滥之时,更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吞没农田房舍,冲毁道路桥梁,是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难以抵挡的。

  其实,柔弱与刚强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柔弱可以战胜刚强,是自然界的一条重要法则,也是人类在社会竞争中处世的一条重要智慧。有的学者提出,老子贵柔。在《道德经》中,老子多次阐发“柔弱胜刚强”,“柔之胜刚,弱之胜强”的思想。今天,辩证地理解和运用老子“贵柔”的思想,仍然很有价值。老子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的出于下位,柔弱的反出于上位;天下最柔弱的,反而能够驾驭战胜天下最坚强的。例如,人身上最坚硬的是牙齿,最柔软的是舌头,而当人垂垂老矣,牙齿全部脱落了,舌头却能完好无恙。大树比小草坚硬刚强,但海啸、台风来时可以掀倒大树,甚至连根拔起,而小草却依然故我。强烈的大地震到来,有的高楼大厦轰然倒塌,有的小平房却安然无恙。蝼蚁柔弱的微不足道,大坝坚硬的与滔滔洪水相抗衡,但柔弱的蝼蚁却能使千里大坝溃决。空气最柔弱,却无空不入;空气不流动,静默至极,可以把千年的铜铁锈蚀,梁柱朽烂;空气一旦流动至极,可以飞沙走石,拔屋移丘。

  自然,柔弱不会自己变为刚强,刚强也不会自然而然地被摧毁。柔弱胜刚强是有条件的。柔弱胜刚强需要修炼,需要提高,需要形成一种以柔弱达到成功的本领。首先,应该守得住“柔”,保持自己的生机和活力。只有真正守住了“柔”,那“柔”才会变得坚强,变得刚强,变得强大。实际上,无论事物,还是人类,一开始都是柔弱的。用哲学的眼光观察万物,万物拥有生机时,由于“生”的滋养,其形质总是柔软的。比如呱呱堕地的婴儿,是逐步茁壮强大起来的。婴儿表面上柔与弱,但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具有生命的潜力与潜能,潜在着强大的生命动力。以柔化刚,从而致胜成功,需要始终充满着生机。只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一定会不断成长壮大,逐步强大起来。

  自古至今,我们常常教诲人们,要坚强、要刚强、要顽强。这没有什么错。但是,任何时候人们也不要忘记,柔弱也是一种大智慧,人生、社会需要“柔”的智慧。生活需要水滴石穿式的柔的战斗,柔弱也能胜刚强。当然,对于这种大智慧,要辩证地对待,灵活地运用。

  人,应该像水一样,柔弱而又刚强,处下又很有力量。要有柔弱处下的理念、经验、智慧和修养,要学会以柔克刚,柔中有刚,百炼成钢,并且是一种化为绕指柔的钢。要善于在柔弱中寻找恒久的生命驱动力。一点一滴,一步一步,一层一层地去历练,去积聚能量、经验、智慧,最后达到成功。一般说来,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这是事物发展的辩证法。

  人,应该追求和掌握柔与刚的辩证统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刚与柔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时,刚是刚,柔是柔,相互排斥;统一时,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相互补充。作为一种科学的为人处世或工作生活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当柔则柔,该刚则刚,刚柔相济。生活中,有刚没有柔,显得没有人情味;有柔没有刚,则显得优柔寡断,缺乏主见。做人做事要有水一般的柔韧,浪一般的气魄。当你处于劣势时,要像水一样柔软坚韧,当事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有大浪淘沙的豪情与勇气。

  人,还应该记住,无论是谁,无论你处于多么强势的地位,也不可以漠视弱势群体,不可以鄙视弱者,柔弱可以胜刚强,柔弱之水掀起的巨天大浪足可以摧毁一切号称坚强的庞然大物,足可以使一切自以为刚强的罪恶顷刻间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