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探微(2)

2016-12-29 16:08:00     下载试卷     标签: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教学论文

  2、讲读有机结合

  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可以在讲读课文中进行,做到讲和读的有机结合。例如对教材的重点段落,经过教师讲解,学生理解以后,就可以指导朗读,及时的朗读课文,对理解全篇文章会有很大的帮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对阮恒献血前的一系列动作表情所透露出内心的想法是学生要掌握的,也是本文的重点。当学到“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时,我提出让学生数一数他在医生说完话后一共做了几个动作(颤抖地举起-放下-又举起),体会他当时紧张的心情,矛盾的思想,并学生试着说一说他当时为何感到矛盾,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一般会讲到他怕自己的血被抽完,怕自己死去所以感到矛盾。我马上引导学生注意他最后的动作是什么(举起!)说明了阮恒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毅然决定把血给他的朋友好让她能够活下去!这时,学生们都恍然大悟,也都沉浸在对阮恒的钦佩之中。我对大家说:“阮恒虽然很怕死,但他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举起手来,仿佛在对医生说:‘我愿意!’你能读出他当时那种从犹豫到坚定的想法吗?”许多同学在指名读时,读得很出色,说明他已经与文章主人公融为一体,也为理解文章主人公的高贵品质奠定了基础。

  3、想象激发情感

  想象是树立形象感的核心,是激发情感的关键。德国戏剧家席勒指出:“想象越生动活泼,也就更多引起心灵的活动,激起的情感也就更强烈。”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表示的,朗读可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这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学生朗读时,不仅要以语感出发,而且还要始终伴随对具体形象的感知、联想、想象。由想象开启的生活图景,比语言文字打开的天地更广阔,更具有形象感,因此也就能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三年级课文《放风筝》这篇课文中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如果让学生就从课文中去抓感情朗读,这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确很难做到。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教:首先问学生们有没有放过风筝,然后问他们放风筝时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接着闭上眼睛想象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就在公园里放风筝,回味放风筝时候的心境,眼前跳跃出风筝那美丽的姿态,这个时候再去朗读课文,就会读出放风筝的意境,就会把自己的情感也投入到文章中去。又如教学第五册第九课《爬天都峰》时,课文讲天都峰笔陡,铁链仿佛从空中挂下来似的。教师可以从爬陡坡去引导学生想象天都峰的险以及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艰难,领悟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学生通过想象再现了语言文字可描绘的情景,产生了真情实感,大大提高了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精心选择练点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 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山里的孩子》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朗读节奏训练的较佳训练点。“满山遍野/都有/ 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带着重号的读得稍重且慢,“在竹林”要读得轻快而短促,读出明丽清脆,“在草丛……”要读得渐慢渐轻并有余音,体现省略号的余味无穷。这样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叮当有声,错落有致,读出了语言的韵味,读出了语言的音乐美。同时,学生一旦掌握技巧后,将举一反三,极大地提高朗读教学质量。

  5、运用多样形式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才能提高朗读水平。除了教师的范读外,还可以个人读,齐读,分角色朗读,领读,伴读等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也要因文而异,才能收到好的朗读效果。具体在下面的“小学朗读形式设计的创新”中做具体介绍。

  6、鼓励促进发展

  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都快要被你陶醉了!”等却可使学生受用终生。如在教《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读的应该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看不过来,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我的赞扬又引来了别的学生的不同看法:“我认为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老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更可以点燃起他们对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另外,对胆小而又读得差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读得声音响亮,力求准确。对胆大而粗心的学生,教师要要求他们认真看,不丢字添字,读出语气。对于读的好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掌握好速度,注意读出感情。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小学朗读形式设计的创新

  古人读书,并没有什么“花样”,一般的先生也不善于引导,所以,他们只能大声诵读,或是低声吟咏,一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到乏味。

  而现代教育中,我们可用的手段则要丰富得多。应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努力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

  1、颇受欢迎的分角色读

  如教学《会摇尾巴的狼》时,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指导他们用讨好,凶狠的语调来读出狼的狡猾,凶恶,用轻声轻语来表现山羊的善良机智。由于有了表现的机会,学生个个都十分乐意,因此也就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激烈的赛读。

  现代的教师还应当擅长运用竞争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上,简单的一句“看谁读得最好!”能使学生更加跃跃欲试。

  可以采取老师和学生的比较。比如读课文《画杨桃》的课文中父亲叮嘱的那句话以及老师说得那几句话。如果我们先让学生读,一般来说,学生很难把长辈对晚辈说话的那种语气读出来。接下来,我们老师就要读了,当我们读完的时候,然后问学生:"老师和你们谁读的好,好在那里?"学生都会毫不犹豫的的说:"老师读的好。"那我们接着问:"那你们应该怎么改正过来?"这样,学生通过对比,就能悟出这篇文章的朗读要点。

  也可以采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自我展现和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学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让几个或者几组学生读相同一段课文,或者在课堂上举行朗读比赛,然后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同学长处。这种让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朗读感情及朗读的能力提高也特别快。

  3、赏心悦目的配乐朗读。

  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指导学生结合配乐进行朗读,以声响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读起来会入情入境。如教学《鸬鹚》第一段描写湖面平静时的景象,我选了一段轻柔舒缓的音乐,音乐一起,立刻将学生带入了一种轻松,恬静的意境,这样朗读起来也就绘声绘色。

  4、生动有趣的表演朗读。

  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情景表演的朗读的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自由组合,将课文改编成童话剧,寓言故事等,边表演边朗读,还可以配以一定的道具,学生完全的投入,把自己与文中的形象融为一体,感情自然流露,十分真实。如《小马过河》一课,始终读得欠火候,于是就请几位同学上台来朗读表演,分别演课文中的小马,老马,牛伯伯,松鼠。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味道一下子就出来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如《酸的和甜的》《窗前的气球》等都适合于学生的表演。

  5、创新的录音朗读 。

  读,仅靠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来督促学生在课外练习朗读呢?不妨尝试一下录音朗读,这是一种自主,宽松的朗读氛围,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种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自我欣赏,自我提高的过程。学生在自我录音的宽松气氛中,保持着“童真无邪”的本性,心灵得到解放,这种学习也自然地转化为一种乐趣了。

  6、值得重视的背诵

  朗读能让学生积累语言,但若不能熟读成诵,这些语言还是不能记在脑中。古人很推崇背诵,提倡每读必背,而且对背诵的方法也有所研究。朱嘉曾说:“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篇幅较短的诗文,适合采用朱熹所谓的读背结合的方式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小学生处在理解、背诵的基础时期,正确引导他们朗读,排除所谓“死记硬背”的负面影响,让他们积极朗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背诵大量诗文,在朗读中,不断品味诗文的韵致,达到背诵的目的,那么对作者的诗文风格的体会就会不待老师“讲”,学生就会自己“悟”出。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几千年来,正是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文所创造的优美意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叶老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才能使“朗读”——这棵在中华大地上已生长了千年的苍天古树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叶水明、《浅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2001/2

  徐世英、《谈谈朗读教学》、南方出版社

  王玉华、《谈朗读的方式及策略》

  罗柏生、《加强朗读训练》

  傅成钢、《重视朗读背诵,强调主体发展》

  魏美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北京出版社

来源:网络资源 作者:@佚名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