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名师《祖父的园子》课堂教学实录

2016-11-11 10:37:02     下载试卷     标签:五年级 语文教案

  一、导入课题,质疑  1.师:一个普普通通的园子,对你我而言也就这样,但对著名作家萧红来说,却是一个……——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课前已板书在黑板上),齐读。问: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略读课文,你们以前怎么学的?生1:先看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生2:与前面的课文对比,比较着学。

  师评价:你们的孙老师真优秀。

  师:今天再教一种“多遍读的方法”,默读、浏览,有一定速度,甚至快到“一目十行”。

  2.引导学生将课题变成问题。

  达成共识:祖父的园子是怎么样的?

  二、一读课文

  1.浏览全文,思考: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想到一个词(用什么词形容这个园子)就写在课题旁边。【要求快速读、看,假如你已经预习过课文,可以一目十行。】

  2.教师巡视,发现好的词马上请学生写在黑板上。【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了线】

  在这个过程中,师不时地提醒学生:再想想还有什么特点?

  生写在黑板上的词有:五彩缤纷 生机勃勃 应有尽有 自由 快乐

  一起讲评,举手核对。

  师:仅读到这太肤浅了,要第二遍读,那么第二遍读得问题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根据刚才读到的词(结合板书)提出问题。】

  生一起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应有尽有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快乐的园子?

  【板书上加上“?”】

  【读题后把题目变成本节课的问题,读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后,又把这些答案作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顺应了“课堂正是在不断地质疑、解疑中进行”的道理,而教师也就成了那个穿针引线的人,至于课堂这件华丽的五彩衣,却是让学生们自主编织。看似漫不经心的设计,体现的却是大师的睿智。】

  三、二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前3个问题,划下相应的句子,在旁边写下相应的词语(旁注)。

  在学生读、想、划、写的过程中,虞老师巡视,并让一男生就自己的学习交流(举例)。

  生读句:“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并告诉大家他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了“应有尽有”这个词。

  师:有蜜蜂、蝴蝶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所以也有人就在旁边写了“生机勃勃”。

  【这一举例,让学有困难的学生“有据可循”,也让旁注过于累赘的学生“吝惜笔墨”。从这里也让我明白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引领非常重要,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自己学,教师只是个别的指导几个学生,因为一个班级中肯定有部分孩子还没有具备这样的自学能力,而教师仅凭一人之力是忙不过来的,所以像这样的示范、引领不能缺,让这样的学习环节真正落到实处,不再形同虚设。】

  2.指名交流。

  教师适时的加以引领,如当有学生读到第2自然段:“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虞老师说:“这里也可以用课文中的词来概括,那就是——(生:‘新鲜漂亮’)。”【其实,这里也向学生传递了一个信息,体会时可关注文中的词。】

  交流后,师小结:课文的第1、2自然段解决了前3个问题,于是擦去了词语上的“?”。

  四、三读课文

  1.浏览课文,圈出关键字,作家萧红在园子里做过哪些事情?

  师问:可圈可不圈的字是圈还是不圈?【达成共识:不圈。】

  生第三次浏览课文,找、圈关键字,师巡视。

  2.全班交流。

  指名回答:栽花、拔草、溜土、铲地、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浇水、睡觉(十件事)。【学生讲得比较快,不知道我记得对不对?】

  【其中,关于“溜土”圈的方法虞老师特别提出,因为文中没有出现“溜土”一词,需要学生前后整合,而且两个字的顺序又是相反的,所以虞老师非常仔细地指导学生,但又不自己“告诉”,而是让学生自己想想办法,一个男生想出:加上一个表示顺序调换的符号,并板书在黑板上。教给学生圈划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3.师小结:萧红做了那么多事,怪不得说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那么,这么多件事中,哪件事写得最详细?

  生:铲地。

  师:哪几个自然段?

  生:第5~10自然段。

  五、略其所略,重其所重

  【略读课文教学一般只有一课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略其所略,重其所重”常为老师们选用,这节课听下来,个人认为虞老师在这个环节中是“浓墨重彩”了一番。】

  1.寻找写得最具体的依据。

  师:为什么说铲地写得最具体,依据是什么?

  生1:因为写的字数多(篇幅长),还有人物的对话。

  师: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把一件事写具体,可以把它写得长一点,也可以抓住人物的对话来写。这是依据一,那么,依据二呢?

  生2:写了人物的表情。

  师:神态,祖父的三次笑。有依据三吗?

  生3:增加一些段落。

  师:篇幅长一些,字数多一点。

  2.探究为何选择这件事的原委。

  师:其实这里的任何一件事都很有趣,我们任选一件事来做做,比如“浇菜”吧,快速读读这部分内容,你会吗?

  (1)模仿浇菜。

  浇菜。师说:瓢拿起来,浇吧——(这时学生们很兴奋,各自浇了起来,有的嘴里还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第一次浇菜后老师简单评价,有的只有手的动作,有的嘴里还喊着“下雨啰”,既有动作又有语言。

  再浇菜。师说:瓢拿起来,老师不喊停就不要停下来。【这一次学生们浇得比前一次更尽兴,教室里洋溢着无尽的快乐。】

  师问:“这是在浇菜吗?”——生齐:不是。

  师:这是在——(要求学生的回答不能重复)

  生:玩耍、嬉戏、玩水、瞎闹、乱闹、胡闹、捣蛋。

  师:与其说浇菜,不如说在浇人。这件事情这么快乐,其实其它的事情都很快乐,为什么萧红只把铲地这件事写那么具体?

  (2)采用追问的方法,要求实在招架不住就投降。

  【第一次】师问:为什么萧红只把铲地这件事写那么具体?

  生答:因为她分辨不清杂草与稻谷。

  师问:为什么她分不清杂草与稻谷?

  生答:(有点窘)实在想不出来,就说“有点笨”。【下面哄堂大笑,虞老师马上说“瞎说”。】

  【第二次】师问:为什么萧红只把铲地这件事写那么具体?

  生答:因为这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师请学生帮老师追问】

  生问:为什么这件事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答:因为这件事带给她内心的快乐最多。

  生问:为什么这件事带给她内心的快乐最多?

  生答:一味她不仅得到了祖父教给她的知识,还有动作上的交流。【师评价,已经被追问得语无伦次了。】

  【第三次】因生把“锄头”读成了“kánɡ头”,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虞老师也被弄得莫名其妙,还问:“难道你们海盐把‘锄头说成kánɡ头’?”追问也就没有进行。

  (3)师问:种谷穗的目的是什么?要求用四个字回答。

  学生想了又想,没人举手,虞老师就提示大家,第一个字是“养”,下面还是没动静,于是,再提醒第三个字是“糊”,学生们想到了,是“养家糊口”。

  师:现在这养家糊口的谷穗铲了,意味着什么?

  生:饿肚子。

  师:也就犯下了——

  生:滔天大罪。【师马上纠正,这罪名太大了,犯下了“大错”,但祖父却是以笑面对。】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

  生:慈祥、和蔼、开明、亲切、善解人意、宽容。

  师:深深爱着孙女儿的祖父,大错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的呢?这就是大作家……(师小结语)

  【这个环节课堂上笑声不断,学生们是快乐的,尽情浇菜的快乐,被追问的哑口无言的快乐,而在快乐之后亦明白了作者为何要把“铲地”一事写具体的原因。这样的设计巧妙,这样的课堂轻松、愉悦。】

  3.感受自由。

  师:哪个自然段充分体现了大作家萧红的“自由”?(第16自然段)

  (1)景物有哪些?(生答: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评价:也就随意写写,写得一般。

  (2)读读虞老师的大作,请大家拜读,是不是比萧红写得好?

  【出示教师自己描写这些景物的一段文字,写得很美。】

  生:1:没萧红写得自由。

  生2:多了华丽的词语。

  师:我这样写出了什么?读出园子的什么?(生:美丽。)

  师:萧红是为了告诉读者什么?(生:自由。)

  师小结:写作的目的不同,离开了写作目的就没有好坏之分了。她想告诉读者,让读者明白她自己也是自由的。

  (3)出示句式,说话训练。

  我愿意(摘黄瓜),我就( );

  我愿意(捉蚂蚱),我就( );

  我愿意( ),我就( );

  ……

  让学生说一说。

  再出示:我想做什么,就( );

  我想怎么样,就( )。

  也让学生说一说。

  师:这就叫——“借景抒情”。

  【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渗透写法,学以致用啊。】

  六、结课延伸

  1.再次质疑。

  师语:……因自由而快乐。为什么不叫“自由(或快乐)的园子”呢?

  得出:因为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祖父的双手(汗水)创造的,是祖父的心血,是祖父对孙女深深的爱创造的。【边小结便完成板书】

  2.再齐读课题。

  要求:表达出作者对祖父的爱和思念。

  3.推荐书:《呼兰河传》

  (1)课件出示书的封面,问:看封面,大概还能读到什么?

  生:其他的童年趣事。

  师: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火烧云》就是出自此书。你知道茅盾先生怎么评价这本书的吗?

  生猜测。

  师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语】哪个词触动了你?(凄婉)要想解开心中的疑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生:去读这本书。

  4.罗大佑的《童年》

  童年时快乐的,虞老师让学生们可以哼唱一下前面的几句歌词,感受童年的无忧无虑。

  5.出示老师的习作,有关“童年”系列。

  (1)《童年趣事之网鸟》片断。

  (2)《童年趣事之小鸡之死》片断。

  (3)《童年趣事之捕鼠》片断。

  【一个个有趣的童年故事,看得学生们笑声不断,羡慕之极,也令我赞叹不已,不由得发出“大师就是大师,不愧为大师称号”的感慨,自愧弗如啊。这么多的下水文,这节课中就呈现了四个片断,想想自己惭愧之极,因为没有写下水文的意识,也没有写下水文的水平。】

  师小结:这就是老师的童年,再加上一张黑白照片就让童年变得永恒了。【课件出示一张黑白照片,据虞老师自己说照片中的小毛头就是他。】

  6.出示句子,齐读:聪明的你,会用什么方式让你的童年永恒呢?

  【尽管只是一句话,其实也为接下来的习作埋下了伏笔,又一次巧妙的设计。】

  【整个结课的过程内容涵盖面广,呼应开头(质疑部分),回读课题(表达对祖父的爱和思念),推荐阅读(《呼兰河传》),相关链接(罗大佑的《童年》),展示老师的童年(习作片断),激发习作(如何让童年永恒)。这也凸显了虞老师在讲座中有关结课的说法:结课拓展,阅读激活。结课一般用时5~6分钟,使略读课文教学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起点,有相关性的阅读,延展性的阅读等。】

  【后记】每次听虞老师的课总会心生感动,听得认真的同时更是记得仔细,因为这值得好好学习,回味无穷。所以每次听完也总喜欢整理下来,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一种资料的留存,听课笔记容易遗失,不便保存,“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放在博客上为的是资源共享,方便自己的同时亦方便大家。

  板书设计

  祖父 的 园 子

  五彩缤纷 生机勃勃 应有尽有 借景抒情

  爱

  自由 快乐

来源:奥数网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