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历史故事 > 正文

红军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生死存亡的六件事

来源:奥数网 文章作者:@佚名 2016-10-27 15:01:09

  血战湘江

  湘江战役是红军在左倾军事路线指导下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作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国民党军是摸不清红军的去向的。但是中央红军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断明白了,红军是西进。这样为了歼灭红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红三军团的各一个团,抢在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渡过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堡”60里之间的一段渡河口,这段湘江河流比较浅,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水过江。同时红军还在湘江上架设了五座浮桥。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部队连印钞机、X光机、没有炮弹的大炮都要带上,所以行动非常的缓慢。这样国民党军二十五个师分为五路,迅速赶往湘江,拦截红军。

  红军渡过江的部队,为了保卫中央党政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主力过江,在湘江两岸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血战。当时国民党军有飞机,先是炸掉浮桥,然后向红军往江边运动的部队狂轰乱炸,而红军抬着大量的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蠕动,飞机一来,一炸,那就成片成片的倒下,到了江边的部队,浮桥已经被炸掉,只能涉水过江,涉水过江的时候,空中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机枪大炮扫射,所以伤亡非常的严重。担任阻击任务的各个红军主力团,伤亡都超过半数,有的团一天之中牺牲两任团长。在12月1日战况是最激烈的,12月1日凌晨一点到三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给红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下达了两份急电,要求无论如何要确保渡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保证西进的道路是畅通的,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中央的电报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形势极其危急。激战到12月1日下午五点钟,这个时候渡口被敌人控制了,来不及过河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的第十八团被敌人阻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一个师和一个团,成建制的失败,这在红军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湘江战役是首例。

  经过湘江血战之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只剩下了三万多人,这时党和红军面临着覆没的危险。

  遵义会议

  渡过湘江以后,蒋介石已经判明红军要跟二六军团会合,在中央红军北上湘西的途中,调集了18个师的兵力等着你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红军按照原定计划北上湘西,很可能全军覆没。但是中共中央的负责人博古和掌握红军军事大权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坚持要北上湘西。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坚决反对,主张放弃北上湘西的计划,红军继续西进,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贵州地区去发展。博古、李德拒不采纳毛泽东的建议。

  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湖南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究竟往哪去?会上大多数人都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但是李德拒不采纳,站起来一甩手,离开了会场。12月18日,中共中央又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经过激烈的争论,在大多数人的支持下,毛泽东的意见得到采纳,红军改向贵州前进,到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地区去创建新的苏区。

  进入贵州以后,因为贵州境内的敌军兵力相对薄弱,而各路追剿军尚未赶到,这给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赢得了时间。遵义会议最终决定结束左倾教条主义的统治,排除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同时肯定了毛泽东的一整套战略战术原则,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四渡赤水

  当年蒙哥马利访华的时候问毛泽东,三大战役是不是最得意的军事指挥行动?毛泽东摇摇头说,他最得意的是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军事形势是什么样的?红军只有3万多人,国民党军当时是40万人,兵力对比更加悬殊。另外红军还没有弹药。中央红军出发的时候,8.6万人只有2.9万支枪。只有140万发子弹。也就是说,平均8.6万人4个人一支枪,一支枪不到50发子弹,另外还有400多挺机关枪,每一挺机关枪的子弹不到400发。

  那时红军作战主要靠缴获国民党军的装备来补充自己,但红军一路上被动挨打,没有打胜仗、没有缴获就无法补充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通过四渡赤水调动敌人,用3万人的兵力跳出40万敌军的重兵包围,而且还打了一场大胜仗!

  遵义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到川西北去会合红四方面军。中央红军1935年1月19日开始出发,但28日在土城遭到川军的阻截。这时,毛泽东果断的决定撤出战斗,西渡赤水河,这是一渡赤水,是1935年的1月29日。一渡赤水到达滇东北以后,各路国民党军蜂拥向西来追缴红军,这个时候就暴露出黔北地区、贵州北地区敌人兵力空虚、力量薄弱的弱点。毛泽东抓住这样一个战机,杀了一个回马枪,你往西追我,我绕一下从东边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再回到遵义地区去,还消灭了国民党军2个师、8个团,一共毙伤伏敌5400多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补充了装备弹药。

  当中央红军回到遵义以后,西进的各路国民党军又调回头来赶到东面追你,毛泽东再一次大张旗鼓的向西,准备作出要到川南北渡长江的姿态来。当时,蒋介石特别怕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组合,所以又急忙调动兵力去追赶中央红军。当敌人被调到川南地区以后,中央红军突然又杀一个回马枪,秘密迅速地四渡赤水又返到东边来,然后趁着贵州国民党军被调到川南地区以后,长驱南下渡过乌江,兵逼贵阳,用一连串的战略机动打乱了整个国民党军的战略部署,乘虚渡过金沙江,把几十万国民党军甩在了金沙江南岸。

  湘江战役是红军在左倾军事路线指导下突破国民党军第四道封锁线的一次作战,是红军长征中损失最惨重的一仗。

  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国民党军是摸不清红军的去向的。但是中央红军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判断明白了,红军是西进。这样为了歼灭红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

  1934年11月27日、28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红一、红三军团的各一个团,抢在国民党军到达之前渡过了湘江,控制了界首到“脚山堡”60里之间的一段渡河口,这段湘江河流比较浅,有四处浅滩可以徒步涉水过江。同时红军还在湘江上架设了五座浮桥。但是,由于博古、李德采取大搬家的方式,和实行消极避战逃跑主义,部队连印钞机、X光机、没有炮弹的大炮都要带上,所以行动非常的缓慢。这样国民党军二十五个师分为五路,迅速赶往湘江,拦截红军。

  红军渡过江的部队,为了保卫中央党政机关组成的中央纵队、军委纵队和主力过江,在湘江两岸和国民党军进行了激烈的血战。当时国民党军有飞机,先是炸掉浮桥,然后向红军往江边运动的部队狂轰乱炸,而红军抬着大量的行李在崎岖的山路上缓慢蠕动,飞机一来,一炸,那就成片成片的倒下,到了江边的部队,浮桥已经被炸掉,只能涉水过江,涉水过江的时候,空中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机枪大炮扫射,所以伤亡非常的严重。担任阻击任务的各个红军主力团,伤亡都超过半数,有的团一天之中牺牲两任团长。在12月1日战况是最激烈的,12月1日凌晨一点到三点,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给红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下达了两份急电,要求无论如何要确保渡口掌握在我们的手里,保证西进的道路是畅通的,我们不为胜利者,即为失败者。中央的电报都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形势极其危急。激战到12月1日下午五点钟,这个时候渡口被敌人控制了,来不及过河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的第十八团被敌人阻在湘江东岸,全军覆没,一个师和一个团,成建制的失败,这在红军以前的历史上是没有过的,湘江战役是首例。

  经过湘江血战之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只剩下了三万多人,这时党和红军面临着覆没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