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试题库 > 期末试题 > 语文期末试题 > 六年级语文期末下册 > 正文

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阅读题答题技巧

2012-06-06 13:34:38     

  小学六年级阅读理解怎么答?阅读理解题怎样才能的高分?做阅读试题的思路是什么?做阅读理解题有技巧吗?诗歌鉴赏题如何把握?奥数网整理2012小学生期末考试阅读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做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盗。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他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在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 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现值,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相符。

  加强语气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是否能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肩上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刺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属于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合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八、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方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1、表达方式:继续、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3、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是个后的反手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是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来源:奥数网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