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小学生应掌握的33种学习方法:1.生活学习法--在生活中发现知识

来源:《小学生应掌握的33种学习方法》 2011-09-15 14:02:01

1.生活学习法--在生活中发现知识

  生活学习法,就是在生活中发现知识,这是一种强调小学生所处学习环境的情境学习方法。它特别注意学习的生活背景,环境氛围等。

  在生活中学习知识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单就数学这一科目来说,小学数学其实与小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它强调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背景,是小学数学的一种学习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有很多形式,如游戏活动、情境教学和课外活动等。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和创造数学。"因此,小学生从生活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才能真正地接受数学知识。例如,在认识平行线这一点上,光靠老师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在生活中去发现和认识什么是平行线。我们来看看小学生乐乐是怎样认识平行线的。

  这一天,老师在课上讲了平行线就是两条永远不能相交的直线。乐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体育场,在体育场内乐乐看到了双杠,他不禁眼前一亮:双杠不就是平行线吗?再仔细观察,体育场周围的栏杆、足球门框、操场跑道等等,这些熟识的事物都是平行线。回到家以后,正好是吃饭时间,全家围坐在方桌旁,这时乐乐又发现了平行线。他开心地说道:"爸爸,看,我们的桌子上有两条平行线呢!"一边说还一边站起来指给爸爸看。妈妈说:"不只是这两条呢,应该是两组才对。只要是长方形物体相对的两条都是平行线。"乐乐惊讶道:"没想到平行线不只是在操场上能看到,在家里也能看到。"爸爸借机说:"是呀,平行线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除了你看到的这些还有很多呢。""那我要好好找一找了!"乐乐愉快地笑着。

  吃完饭后,乐乐还真的在自家屋子里找起来了。这一找还真找出了不少呢,像窗户的对边,卧室的门框、电视界面的对边、屋顶的两条相对沿线、书本的两条对边……好多呀!乐乐把自己的收获告诉了爸爸,爸爸又因势利导说:"那你从这些具有平行线的物体上发现了什么呢?"乐乐想了想摇头说不知道,爸爸让他再仔细观察一下。乐乐就逐一观察这些平行线所在的物体,终于发现了。原来,只要是正方形或者矩形的物体都含有平行线。这一次,乐乐总结出了一个学习的好办法:在生活中就可以发现很多知识,数学应用在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小学生可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比如小数点这个知识点,可能老师讲半天,学生也搞不懂到底是怎么回事,可是一旦他们自己从生活中接触到,理解就容易得多了。

  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讲有关小数点的作用,在小数点的移动过程中,数的大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是有的同学就是不知道怎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而且他们固执地认为可以去掉小数点。于是老师挂出小黑板,让同学们看例子。

  老师说这是五年级三位同学的身高,问同学们对不对。这时,课上最迷糊的丁丁站起来大声说:"不对。这怎么可能呢?姚明是球队最高的队员了,也不过两米多,李华怎么可能14.5米呢?如果那样的话,他可是比楼房还要高了!"说完非常气愤地看着老师,好像老师犯了错误似的。老师很高兴地让他坐下,然后解释说:"其实,小数点这个知识点我们在生活中就已经学会了,只不过同学们没注意到而已。像丁丁同学就知道人的身高不可能是十几米,那么人的身高应该是多少呢?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合适呢?""一般人就是一米多,到不了两米。所以李华的身高应该是1.45米才对。陆文刚的身高也不对,0.139米才这么一点儿呢!所以应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变成1.39米才对。"没等老师叫,丁丁就自己站起来回答了,而且还用手比划着0.139米的高度。

  这个案例也是生活中的数学的一个应用。比如在做作业时,如果小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从现实角度出发,好好考虑一下,如果与生活相悖,那肯定就是错误的了。同理,如果一个人的身高是0.139米,也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婴儿的身高也要比这个数大得多。因此,小数点的妙用就体现出来了。

  案例中的丁丁显然是从生活中学到了小数点的作用,因此他知道错误就在于小数点点错了位置,也因此学会了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并得出了左右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此时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知识的灌输就不成为困难了。这种经历当然也是源于小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分析,看来小学数学从生活中就可以略知皮毛了,只是自己还没注意到这就是数学知识而已。

  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值得每个小学生借鉴。可以说,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买东西付钱要用到数学,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方价格不一样,计算差价或比较价格也会用到数学。小学生随时都能够接触到算数的机会,这也是学习的最好途径。

  如在与家人去商场买东西时,小学生会注意到甲、乙两家商场卖完全相同的商品,却标着不同的打折方法,一个标着九折优惠,而另一个却标着八折大酬宾,很显然我们会选择八折优惠的商品,可是小学生可比我们聪明多了,他们不只是看到优惠的比例,同时也会注意到原价位的高低。如果是本来价位低,打个九折后也许比价位高、打八折的要划算得多。所以不能单凭表面的数字就断定是否物美价廉,这其中深藏着数学知识的奥妙。作为最初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他们要敏感得多。当他们的建议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后,他们就会更有兴趣投入到计算中。

  在这种情况下,做父母的不妨再追加一道练习题。比如在了解了"折扣"的好处后,妈妈就追问了一道附加题:"如果同学一起去郊游,现在派你去买饮料,全班共有学生76人,再加上你、我和爸爸。商店规定:单盒买每盒2元,买40盒装一箱9折优惠,买50盒装一箱8.8折优惠。问怎样购买才能既让每个人都能喝到一盒果汁,并且又最省钱?"这题的答案不是一下子能得出来的,但是这也是扩展孩子思维的一种方法。于小玲经过思考并与妈妈进行讨论,得出了有以下几种购买方法:

  (1)买单盒79盒:2×79=158(元)

  (2)买4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39盒:2×40×0.9+2×39=150(元)

  (3)买50盒装一箱,再买单盒29盒:2×50×0.88+2×29=146(元)

  (4)买40盒装两箱:2×40×0.9×2=144(元)

  比较决策,买40盒装两箱,正好可以让每个人喝1盒果汁还剩余1盒,又最省钱。这样既让小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让小学生体会到了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精打细算。

  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加减法运算在生活中几乎是随处可见的。桌上有五个苹果,现在妈妈吃掉了一个,还剩几个;桌上有三个桔子,妈妈又带回来四个,现在有多少个……类似这样的加减法,如果在课堂上也许孩子并不愿意学,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想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用老师,不用家长,他们自己就能得到答案。对于小学生来说,逼迫绝对不是一个好办法,自己愿意学,乐意学,并能从中得到乐趣,这就是最好的入门方式了。

  事实也证明,这种在生活中发现知识的方法更能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当然,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要有一定的实际背景,这就要求数学学习内容应当具备小学生所感兴趣的实际场景──他们熟悉的现实生活、有趣的数学史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等。小学生也可以积极创造机会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并且在现实的背景中,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与问题解决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