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提高学习效率方案:让孩子学习有计划

来源:奥数网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1-01-05 15:18:26

  【案例1】语文课上,坐在最后一排的明敏同学伏在课桌上,无精打采,有气无力。老师暗示了好几次,他仍无动于衷。课后,老师心平气和地跟他谈心:“别的同学都在朝自己的奋斗目标,按自定的学习计划努力着,你怎么对学习还是这样漫不经心呀?”“我基础差,学不好,再多的目标计划都没用,而且爸爸妈妈对我的学习成绩永不满足,老是说我不努力……”

  【案例2】放暑假了,郎艳同学决定读几本文学名著。但她没有安排阅读无计划,完全凭自己的兴趣。这两天她在阅读《三国演义》,听其他同伴说,电视台正在热播中国家庭教育题材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那里面一个个令人捧腹而又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很是精彩,值得一看。于是郎艳转移了阅读目标去看电视剧了。就这样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个暑假下来,结果一本《三国演义》看了几页,别的文学名著翻就没翻一下。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学无计划的的表现。案例1的明敏同学由于成绩不好,经常遭到父母的埋怨,丧失学习信心,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对计划学习的意义也认识不到位,错误的认为“有没有学习计划都一样”。这也正是他不能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源之一。案例2的郎艳同学虽有阅读名著的美好愿望,但由于没有阅读计划,没有严格的过程监控,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学无计划的坏习惯危害性不小,应予纠正。

  调查显示:只有18.6%的学生在新学期或寒暑假制订学习目标计划,并认真执行或作适当调整后执行, 31.4%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计划,有50%的学生需要有效督促。学习缺乏计划表现之一是由老师推着走,老师怎么讲,就怎么听;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作业留多少,就做多少,不留就不知道干什么;表现之二是学习全凭一时的兴趣和情绪,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学习无计划的学生,不仅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在学习活动一遇到某些干扰时,往往就会半途而废。

  如何矫正学无计划的习惯呢?家长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密切相关。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古人说:“时光如水无返时,立志当知今日始。”没有目标,就等于没有了方向,如同走路一样,很可能四处碰壁,也可能闯入万丈深渊的边缘。家长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有助于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防止学生好高务远,使得制订的计划难以实施。

  2.激发兴趣与热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寻找学习的突破口。没有兴趣怎么办?没有兴趣也应该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也许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热情。事实如此,有很多学生也正是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才逐步产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热情的。

  3.帮助安排学习计划。星期一至星期五,除正常的上课时间外,还有很多课余时间,如何运用这些零星时间来学习,家长可指导学生作好安排,当然学习内容也不能安排过满,不能影响正常的课余活动和休息时间。此外,还有星期天和寒暑假的学习也应有所计划。

  4.合理建立竞争机制。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客观上淡化了他们彼此竞赛的气氛,这恐怕也是许多孩子觉得学习没劲的原因之一。要使孩子变“被动” 为“主动”,能有计划有目标地自觉学习,就得合理建立竞争机制,注重竞争意识的培养。家长可指导学生寻找自己的竞争对手,帮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互助,在互助合作中公平竞争。学生有了一点进步,家长应予以肯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他们,使他们建立不断拼搏的信心和愿望,找到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5.监督完成学习计划。学生产生惰性时,家长不应该过分的指责和批评,要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励他们继续完成计划。有些学生没有认真执行学习计划习惯了给自己找借口,习惯了对自己失信,习惯了为自己的行为开脱。对于这种行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方法进行矫正。

  [1]拖延法。你如果此时的计划是看书,但想的却是看一场球赛,那么,请你不要急着冲到电视机前,拖延十分钟再做。当你急于想做一件事情时,甚至是急于发脾气时,别急,等几分钟再做。这几分钟可以让你冷静地思考,以便降温。

  [2]奖励法。就是自我奖励。在每一个小计划完成后,不妨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措施。比如,做完两个小时的题,奖励自己20分钟时间打篮球;完成了今天的学习计划,给自己力所能及的奖励。这里的奖励法,实质就是要强调给学生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只有学生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满足,获得成就,才能自觉主动。

  [3]想象法。本来是要看书的,突然有了诱惑。怎么办?作决定之前,不妨先想象一下:如果我今天把这个计划完成了,我该是多么的高兴,当我晚上睡觉时,我会很满足,我会为自己今天战胜诱惑的行为而高兴。如果我每天都能这样坚持我的计划,中考、高考时我一定会考入理想的学校。相反,再想想,如果我放弃了计划,我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开心,但是,开心过后,我不会后悔吗?我不会内疚吗?完成计划与放弃计划,哪个我会获得更多更久的快乐?我真的想做过让自己失望的人吗?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总是趋利避害的,让学生自己想明白其中的关系,比频频苦口婆心要好得多。请相信,只要把该做的事情一天天、一步步做好,总有一天,“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