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师用书 > 小学语文教师用书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师用书 > 正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参:二 明月

2010-09-17 15:20:38     下载试卷     标签:四年级 语文

  《月迹》教学指导

  〖教材分析〗

  散文《月迹》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 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全文共二十九个自然段,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叙述了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月亮出来。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的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先后出现在了穿衣镜上、竹帘格上;先是白道儿,再是半圆,后来便满盈了,最后又亏了,最后只留下一个空镜。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慢慢升高的结果。

  第三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在奶奶的提示下去寻月。这一段篇幅较长,也可再分为“望月”、“议月”和“寻月”三部分。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满院的白光,疑心是繁星变的花骨朵。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物的无尽联想。直到奶奶端出了甜酒,“我们”才低下头来在各自的酒杯里找到了每一个人心里的月亮。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于是孩子们不再去追月,而是在自己的身边找到了映照在葡萄叶上、瓷花盆上、爷爷锹刃上的月光。孩子们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第四部分(第24~29自然段)写孩子们都到院外寻月。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当孩子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坐在沙滩上,孩子们交流彼此的收获,一个小小的种子在各自心中埋下,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世界。

  《月迹》一文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生动无比,对话极短,又使情节延伸发展,把孩子们中秋赏月的情景写得灵动而富有生趣。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要点提示〗

  1.通过多种形式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时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

  3.练习采用查资料或询问的方式解决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4.结合课外阅读,摘抄、背诵描写月亮的文字。

  〖教学建议〗

  1.学习本课时,正值中秋节来临之际,课前可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如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知识等。学习课文前,可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以拉近和课文的距离,激发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2.课文篇幅较长,需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地阅读。教学中可以借用课后的阅读提示,扫清自读时遇到的障碍,将课文读熟读通。

  3.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学生联系上下文,可以找出一系列表现空间位置的词:“中堂”、“竹窗帘儿里”、“穿衣镜上”、“院子里”、“沙滩上”、“上湾”和“下湾”,从而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交流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以完善自己的想法。

  4.课文表达的是作家对生活、对美较为深沉的理解和感悟,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中要找到一个学生能普遍接受的突破口。可以组织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当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来说明问题时,如:“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月亮是我们要的。”“月亮是个好。”“月亮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谈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整个美好的世界。让学生体会到世界上美好的事物的发现都源于美好的情感。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发自心底的热爱和向往。

  5.课文表达的情感是深沉内敛的,在教学中不需要让学生全都理解到,学生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关键是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谈出自己的见解,同时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从中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思想。本文语句优美,节奏明快,意境幽远,让学生读背课文中自己喜爱的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6.思考交流中的第一题:“孩子们在哪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可参照“金钥匙”的提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但同时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完善自己的看法,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课文有许多让人读后“口留余香”的美妙句段,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细细品味,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背一背,和同学分享学习中的愉悦。同时鼓励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去寻找描写月亮和月光的句段,还可以与“开卷有益”结合进行。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