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 正文

生活素材 慎选妙用才有效

2010-08-24 18:50:39     下载试卷     标签:数学论文

各位老师请注意:

以下是奥数网编辑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点击查看

其他相关:数学课件  单元试卷  语文教案  语文课件  电子课本  

 

  生活素材 慎选妙用才有效

  [摘要]生活化课堂教学,能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生活化课堂教学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时代气息,要有利于学生能抓住本质,有利于构建数学模型,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素材。在运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时,要合理、有度,且要动态把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生活素材  谨慎选择  合理运用  动态把握  有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应用。在火热的生活化课堂教学中,我留心了一些生活化教学,发现了数学教学生活化存在着误区,如把生活和数学等同起来,误以为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和生活本末倒置,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数学味等现象时而可见,致使一些数学课为“生活”而生活,从而脱离学生的实际、没有数学味。追究这些现象的原因,原来是盲目追求生活化,忽视学科本身知识形成的需要所致。试想这样的生活化课堂教学能收到多大的效益?只能是用生活事例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罢了。那么怎样选择、使用生活素材才能促进有效学习呢?我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谨慎选择  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素材

  学习材料选择合理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直接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应该怎样从生活中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素材呢?这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下面就我个人的浅见谈谈选择生活化学习材料要注意的几点:

  1、生活素材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早就对数学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儿童实际。”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些数学教学内容对小学生显得较为抽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活泼的问题中,让数学贴近生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素材来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原来是那样的亲切与可近,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感觉、感受乃至感情。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如果照书本上的思考方法教学,学生肯定感到乏味,如果利用多媒体创设下面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就便于学生接受。“小方和妈妈去商场超市购物,超市里摆设了好多好多的商品,小方的妈妈看中了一个开水壶,价值97元,他带了165元,该怎么付钱更快?”这里,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活力”,把教材中比较呆板的题材改编成了切合学生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便于学生搞清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 生活素材的选择能让学生抓住本质

  实际生活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有多种信息,教师在提供信息时要注意排除一些不必要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抓住本质。如有位老师在上《简单的搭配》时,先问学生:“你们喜欢吃水果吗?我们班的学生准备与手拉手的学生举行联欢会,会中想购买3种水果(出示课件图片桃子、梨、桔子),2种糕点(出示课件图片蛋糕、饼干),每人1种水果,1种糕点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摆图片解决。上例用水粼粼的水果为素材,确实能吸引学生,但此素材妥当吗?许多学生在摆图片时,一边摆一边说我喜欢吃什么,说得差点口水都流出来了。试想学生注意力在解决问题上还是在美食上?可想而知,选择这样的生活素材,不利于学生抓住搭配问题的本质。如果把上面例子改成“小芳参加演出,她有3件不同花色的上衣,2条不同颜色的裤子,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作素材学生就不易把数学课上成美食课了,从而学生能从动手操作过程中找到有序、合理的搭配方法。

  3、生活素材的选择有利于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借助现实的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更高层次的整合,即将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促进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最终目的超出生活,并上升到“数学模型”。但生活中有的事物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找到数学原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生活材料时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选择的材料便于让学生从中去提炼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通过生活化实现数学化。例如,在二年级上册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书本上选择了用摆图形计算小棒根数这一生活事例引入,其教学过程可以是如下:(1)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几个图形,(2)让学生计算出所摆的小棒根数,如3+3+3,2+4+3,4+4+4+4+4,1+3+6+2等,(3)再让学生观察算式特征并进行分类,(4)讨论、探索加数相同的这一类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动手摆图形是学生兴趣的,通过摆各种图形这个有趣的生活事例再进行计算、分类,然后认识乘法,有利于学生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可以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一简便的方法(乘法)来计算。”

  4、生活素材的选择能体现时代气息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将富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及时纳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如学了《百分数的认识》后,为了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在课堂上可让学生阅读国家总理所做的本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如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以下内容:“(1)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通货膨胀。(2)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国财政收入 3.93亿万元,比上年增加769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31%,增加4442亿元。(3)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进出口贸易总额1.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95亿美元。(4)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因素,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和 7.4%。”这些百分数正是反映国家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让小学生来阅读政府工作报告,也能从另一侧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及渗透关心国家大事参政议政的意识。这里,教师把教材中缺少时代气息的练习题改编成了真实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益。

  二、合理运用  使学生生活经验得以发挥

  任何事情都要合理有度,生活化课堂教学也一样,在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时,生活化材料的使用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无论在全册教材使用的面上,还是在一节课学习的点上都要做到合理、适度,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生活经验良好发挥,使课堂显示效益。

  1、 面上的合理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方向,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可以克服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特点的缺陷,沟通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改变数学学习苍白无味的状态,但并不等于“生活化”是课堂教学的唯一追求。提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学生感悟数学来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事件,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并不是与生活有关无关的数学知识的学习都要与生活搭上边。每册教材中知识分门别类,我们并不能不分知识的类别、性质都用上生活化的题材,有时与生活无关的课堂教学同样有价值可言。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中,在教学《2、3的倍数特征.》时,教师先让学生分别从标有1至100各数的表中划出2、3的倍数,再让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得出它们各自的特征,学生学得比较自然真切。相反,有些知识就是用上生活化教学,由于生活材料不宜,也不一定收到效果。为此,我觉得“生活化”课堂教学要切合实际,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合理使用生活素材。这样才能有机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有效学习。一味地片面地追求生活化,常常为生活而生活,这样往往会忽视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本身所固有的知识的连贯性和科学性。

  2、点上的适度

  如果把全册教材看成一个面,则每一节课就成为这个面上的一个点。在点的教学中,如果能用生活化进行教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注意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但我们也不容忽视在数学教学中处理好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时,应注意防止以“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数学源于生活,基于生活;但数学也应该高于生活, 数学并不只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习数学也并不只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学习本身的需要,数学是对生活的再加工,再应用。如果我们热衷于联系生活,不分青红皂白,课始创设生活情景,课中联系生活实际,课尾解决生活问题,“生活味”取代了“ 数学味”,就会使我们的数学课迷失自我。那么,怎样做到在点上适度生活化呢?我们不妨也来“数学联系生活”用一个“香咖啡原理”作解释。如果我们把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比作泡咖啡,则数学就象咖啡因,生活就像糖,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数学味太浓(咖啡因太多),生活味太淡(糖太少),这样的咖啡太苦,学生学得乏味,学习的情感态度令人担忧;如果数学味太淡(咖啡因太少),生活味太浓(糖太多),这样泡的咖啡太甜,虽然学生学得有味,但学生必备的数学双基成为顾虑,为此,我们倡导数学教学适度生活化,要为学生泡一杯“香咖啡”。

  三、动态把握  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合理选择生活化学习材料为凸现学生的数学思考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如果生活材料使用不当,依然难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课堂上的生活素材有些来自课本的,有些来自老师从生活中捕捉的、还有些是课堂上动态生成的,无论是那种,教师必须动态把握合理使用,这样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动态把屋课堂生成的生活素材

  (1)来自于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课堂的精彩来源于真实,在真实的课堂上学生往往会迸发出瞬间的精彩,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一瞬间,把握动态生成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有思考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思考。如在解决派车问题时,(题目:“有150人乘车去旅游,大车每辆限坐40人,小车每辆坐30人,可以怎样派车?”)大部分同学都同意派5辆小车。或3辆大车,1辆小车比较合理。因为 30×5=150(人),40×3+30=150(人),人数刚好,没有空位。可有一个同学不同意这种看法,说:“这样车上就没有放行李的地方,可派4辆大车,共160个座位,空出10个座位放行李”。话音刚落,一个同学马上反对,说:“我坐过旅行车,车身里有专门放行李的地方,而且一般旅行车都是大车,所以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还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需要4辆大车,1辆小车,如果这个旅游团是老年人旅游团,把行李都放在小车上,多空一些位置给老年人休息。”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并没有中断学生的讨论,而是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让学生说出理由,学生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见,教师捕捉了有动态生成的问题,就捕捉了思考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

  (2)来自于学生充实的生活素材

  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有时与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的生活素材和课本使用的教材难免会因成人眼光而带有某种片面性,成人以为的 “生活实际”,也许并不为学生所认同,因此,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教师不妨蹲下来,试着倾听孩子的声音,将课堂向课外开放,向学生开放,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素材学习。在学生自己寻找素材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二册有比多(少)的学习内容,教材中只编写了一个例题和一个习题,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题,把学生当中切合实际,符合本节课学习的鲜活题材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上来,这样不但可充实教材的学习内容,而且这些学习素材来自学生,来源于生活,学生解答的兴趣会非常高。

  2、 活用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由于不同的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但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教学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有效学习。

  (1)活用教材 静活转换

  动态的学习材料往往比静止的学习材料显得更有学习效果。如现代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在学生学习相遇问题时,教材中虽然画上示意图,但呈现的是一幅静止的画面,由于本节课中涉及的概念有“同向”、“相向”、“相遇”、“速度和”等较多,光凭观察静态的示意图不易理解,教师不访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制作成活动的素材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素材理解这些关键的概念。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联系实际 增删补改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些取材范围太窄,有的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对于这样的教材,可进行适当增加、删除、补充、修改。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教学“分类”一课时,教材中只提供了学具和文具,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玩具、文具、水果、饮料、零食、生活用品等等,小组合作开展分类活动。再如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第五册在学习千米的认识时,教材中呈现的生活素材:“到叶镇还有 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不切合本地学生学习的实际,我们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如改为从学校出发到某某地方是1千米等。经过修改,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总之,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要切合实际。选择生活化学习材料既要关注现实性,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既要体现适度的开放性,又不宜过分繁杂,既要关注趣味性,还要减少生活经验对数学思考的干扰,使生活素材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使用生活素材要合理适度,不能盲目追求和滥用。同时课堂上还要动态把握生活素材,使生活化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对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材料选择的反思》  作者: 唐彩斌   网上资料

  (2)《生活化素材要上出数学味谈—谈数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  作者:李辉

来源:奥数网 作者:奥数网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