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认识立体图形(A)教学设计资料

2009-12-15 09:04:02     下载试卷     标签:图形 教师 长方体 正方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的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第33页的有关内容,练习五的第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以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纸盒或竹篮)、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3.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设计

  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相同。老师事先用布把得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同学们看过这些物品后,请你在自己的小组中向其他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然后,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作为代表向全班同学说一说这些物品的形状是怎样的。(各小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

  3.分一分(引导学生进行辨别和操作。)桌子上的所有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老师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这样,每个小组的桌子上出现几堆不同形态的物品。)

  4.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从各小组汇报的情况来看,每个小组都会把大小不一样的“球”放在一块儿,也知道把所有的“正方体”物品放在一块儿。但是,各组在形状分别为“圆柱”和“长方体”的物品的分法上不尽相同,有的小组把圆柱形的物体分为细长的和粗短的两类;有的小组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也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两头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两头是扁翩的长方体作为一类。那么,这样分对不对呢?老师先不让大家回答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桌子上的所有物品,然后来回答这个问题。(各小组进一步认真观察,并重新进行分类。)

  2.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同学们说说,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

  3.讲一讲(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各组同学分得对不对呢?为什么分得对、为什么分得不对呢?(教师先揭示概念特征,接着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最后让学生感知各种形态的物体。)

  a.球是圆乎乎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地滚动。(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球的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并滚一滚桌上的球,亲自感知球的特性。)

  b.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它的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自由滚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先看黑板上的圆柱图形,然后用手摸一摸细长的圆柱,再摸一摸、比一比粗短的圆柱,发现它们也是上下一样粗,两头也是平平的圆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圆柱摆放到一块儿了。)

  c.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不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

  d.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是无法自由滚动的。同正方体一样,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长一些,有的短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有的学生提出:长的长方体和扁的长方体是两种形状不同的图形。教师通过要求学生把桌子上长方体物品翻转放置,再对这两种长方体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这两种图形的实质是相同的。)

  初步理解物体的本质特征

  1.比一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请同学们每个人分别拿出一个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的物品,先各自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比较一下:在操作这些物体时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说一说你在操作时的感受。(学生汇报:球和圆柱都能滚,并且,球能随意滚,圆柱必须躺着滚;而长方体、正方体不能滚,只能推着走。)

  2.搭一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用桌子上的物品来搭一种造型。请大家先想想搭什么,然后看看桌子上的物品中哪些可以做建筑材料,哪些不可以做建筑材料。请各小组的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学生的搭的过程中,应用了前面所学习的有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别的知识,摆出了火车、飞机、游乐园、儿童城堡等形态各异的造型。)

  3.想一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刚才的搭建,同学思考一下: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呢?(学生通过思考,进一步明确了长方体、正方体全部由平平的面构成,所以可以任意搭建,而且搭在一起比较牢固;圆柱有两个平平的面,所以立起来也可以搭在一起;而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不便搭建,只能放在建筑物的上面。)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1.看一看、数一数(引导学生进行辨别练习)。现在,请各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以下两个练习。

  a.看图形。(教师出示画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幻灯片并说出图形的名称。)

  b.数图形。(教师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幻灯片,学生观看的同时,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2.摸一摸(引导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大盒子,里面放有各种形状的物品,盒子是用布盖着的。现在,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游戏是这样的:老师说出图形的名称,请同学从盒子里摸出相应形状的物品。(有4位同学到讲台上与教师配合,师生共同做教师报图形名称、学生摸相应物品的游戏,其他学生在座位上观看。)

  3.做一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模仿老师和上来的几位同学共同做的游戏,将自己小组桌子上的所有物品重新装到蓝子里去,并且用布盖上。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分成两个小小组。一个小小组的同不先报图形的名称,另一个小小组的同学在篮子里摸出相应的物品。做完一轮游戏后,请各个小组再交换过来,先报图形的名称的小小组再来摸物品,而先摸物品的小小组再来报图形名称。(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在各个小组做游戏。)

  总结与迁移练习

  1.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全班同学对照各个小组桌子上的各种物品,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七嘴八舌,说出各种物体和图形的外形特征。)

  2.讲一讲(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课所学的知识)。同学们说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同之处是都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它们也有区别:正方体6个面大小是一样的;而长方体是不一样的;球和圆柱的相同点是圆圆的,但是,圆柱两头有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面,而球则没有面。

  3.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在家里到处找一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有哪些物品是正方体,有哪些物品是圆柱,有哪些物品是球。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请你把你所找到的物品向老师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用来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所以教师首先要考虑的是组织教学问题。根据教材安排的教学进度,本课教学应该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进行。此时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因此,为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展开学习活动,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表现欲强的特点,采用激励机制,分组比赛,看哪一组活动的最好,对表现良好的小组用得红旗、得五星等方式予以强化;同时,还穿插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既适时调控学生的注意和自控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2.由于低年级小学缺乏一定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能充分把握教师的意图,甚至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不能完全领会,因而,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有时还可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要求学生说、做、想的内容都及时进行示范、引导和指导,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

  3.形状知觉是物体知觉的组成部分,是儿童认识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而儿童对物体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触摸、听讲、讨论、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起来,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4.在教材中,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概念揭示上是按照“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而教师在课前通过对本班的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上述几类形态物体的感知兴趣由强到弱、认识难度由易到难依次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因此,本课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打破了教材的编排序列,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球”入手进行教学,接着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然后认识“正方体”,最后再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兴趣活动的特点,又能够使学生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展开学习活动。

  5.知觉辨别是形成具体概念的前提和基础,而是让学生顺利进行知觉辨别必须选好概念的例子。现代数学理论主张,选用的概念例子既要有典型性,又要有广泛性,还要有一定的实用性。本课选的例子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和学习用品,用这些例子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观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兴趣,而且便于学生对例子进行知觉辨别,为认识物体的特征奠定了基础。但是,本课所选用的例子数量不够充分,类型也不够广泛。如果教师再多选一些例子,特别是选一些概念的反例,则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觉辨别,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