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正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立体图形2

2009-11-11 19:44:49     下载试卷     标签:图形 一年级 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及相应的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深件、图形卡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b.生说: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

  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

  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

  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

  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

  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

  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点”。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

  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

  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

  1.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积极探索本课利用实际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创设大量的观察、操作的机会。观察:

  ①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

  ②按要求分学具进,对特体形状的观察感知。

  ③感知物体特点时,对物体静止运动状态的观察。

  ④形成表家阶段对抽象图形的观察。

  ⑤联系实际环节中对身边物体形状的观察。

  操作:

  ①设疑激情环节的说学具。

  ②揭示概念后给名称说实物。

  ③感知物体特点时的摸、推、滚。

  ④搭积木。

  通过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各种物体形状的体验,从而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如发现长方体、正方体很难滚动的原因;圆柱和球的滚动为什么不一样;用实物学具搭物体时的奇思异想:城堡、世贸大楼、五角大楼、大吊车、航空母舰……进而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提供数学交流的环境,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我认为同龄人之间的启发和帮助会使大家得到共同的提高。因而在数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以组开展自评和互评,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本课我为学生创设了五次合作交流的情境:第一次是设疑激情阶段的说学具──培学生学倾听别人的意思;第二次是按要求分学具和第五次搭积木──培养学生为集体承担不同任务的责任感和协调统一的能力;第三次感知各种形状的特征和第四次比较长方体和圆柱、圆柱和球──培养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开展学者式的讨论反思。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1.面向全体、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学生的体验、探索放在首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想一想,数一数,搭一搭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本课时的数学目标。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主动探索、体验、领悟与创造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2.整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心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下探索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取得了很好教学的效果。正如“课标”中所说的,使每一个孩子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