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西湖的绿》教学设计与启示

2009-11-10 21:35:43     下载试卷     标签:五年级 教案 语文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绿”的神奇。本教学设计破常规的抓住景物特点条分缕析的理性剖析为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绿”的多彩、多姿、多情,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奥妙。

  【设计特色】

  围绕“绿”字,读中化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

  【教学流程】

  一、期待阅读:触摸“绿”

  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阔天地:“万物葱茏的森林”,“一碧万顷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还有“绿茵场”、“绿裙装”……

  2、但“西湖的绿” 与众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先欣赏这情趣盎然的绿(课件展示),再请同学们细细地、用心地读课文3—5自然段。

  (充分朗读,尽情想象;触摸语言,感受绿意。)

  二、品味语言:拥抱“绿”

  1、课文着重写了哪几处绿?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2、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请同学们挑自已最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

  (学生选内容,找句子,圈词语,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教师点拔。)

  3、请根据自已的理解发表意见。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报你选说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认为最能体现“绿”的特点的句子,然后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

  (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学情估计及教学策略:

  (1)    灵隐的“绿”(多彩)

  估计学生会说灵隐的绿“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但不管说什么,只要是读中所悟,都应积极鼓励。根据感悟,或纠误中点拨,或补偏中引导,或肯定中提升。

  教师引领学生读中体会,从描写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峰下蜿蜒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丰韵传神的语言中去进一步感受这多姿多彩的“绿”。

  (2)    苏堤的“绿”(多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绿得多姿”或“绿得坚忍不拔”等。

  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出她的多姿,读出她的意趣,读出她的坚忍不拔。

  (3)花港观鱼的“绿”(多情)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悉心体会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

  三、体验积累:亲吻“绿”

  1、西湖“绿”得如此神奇,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人成千上万。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韵味的“绿”。看哪一位导游最能打动游客的心,让他们倾心,一饱眼福。

  (学生准备后介绍,可配以动作、表情,尽量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适度口语化,老师、学生权当游客,根据“导游”的介绍提出一些质疑,在多向互动中进一步体悟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

  2、文中有许多描写“绿”准确、生动的词语和句子,请摘抄下来,细细品味作者把文字建立在心灵对自然的细微关照,简约、传神的写作奥秘。

  四、拓展延伸:融化“绿”

  1、找一找其他描写“绿”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绿”。

  2、仔细观察校园中的绿,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校园的绿》。

  【访谈录】

  问:《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作者准确地把握“绿”的特点并把它传神地表达出来。一般的教学设计都是抓住景物特点,分析理解语言写作特色。你的设计与众不同,主要想体现什么?

  答:体现我的设计理念。审视当今课堂,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依然严重。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他不仅具有理性生命,同样具有感性生命。课文是一个完整生命体,他不仅是作者理性的独白,也是作者感性的挥洒。课文课堂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更需要感性的点燃和熏陶。

  问:这样的设计在操作层面上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挑战性,作为设计者的你将如何去操控课堂?

  答: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教学思路,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教学的每一步都显在纸上,更多的应隐在心中。况且新课程理念催生下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智慧灵光的学堂,留给学生更多的生成空间,让他们充分展示心灵自由。作为教师,在充分估计学情的前提下,面对课堂生成,应随机点拨、引导、梳理、提升,在师生对话的平台上感悟语言,凸显形象,生发情感。

  问:从你的设计看,学生读、说、悟、写相结合,如此教学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答:“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宗璞的《西湖的绿》,虽没有一连串的取譬,却把我们带进一个铺天盖地的绿色世界中,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她把文字建立在心灵对自然的细心关照上,体贴入微,情致委婉。如此美文不让学生读感悟,难道操起冰冷的“手术刀”条分缕析?西湖的绿不能肢解!她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是作者感悟生命的结晶。读!是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读中悟境,说中悟意,写中悟法,读、说、悟、写有机融合,使文中景活显、形活化、情活流……进而敏化语感,显化形象,净化心灵。

  【设计启示】

  理性充斥的语文课堂演绎至今,伤痕累累。语文呐喊了:感性,回来吧!

  小学语文是基础性、情感性学科。语言文字在记载知识的同时,还刻画形象、表达情感、传递观点态度。形象是具体的,可以感知;情感是感性的,可以感知;观点态度也可以感知,理解他们需要的是丰富的感性。汉语言文字的这种丰富性、形象性、灵动性、模糊性等特点呼唤语文教学的感性回归。

  感性教学是形象化的教学。感性意味着生存方式的直观、形象、生动,它是一个千姿百态、色彩斑斓、五光十色的世界,是一种可视、可听、可闻、可触、可尝、可感的教学。《西湖的绿》绿得多姿多彩,丰满厚重。设计注重读悟结合,读中显形、悟中晰形、说中赏形,最大限度地将文本语言转化成形象,让其清新而丰厚!

  感性教学是情感体验的教学。感性意味着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能力。因此感性教学是发展情感体验能力的教学。《西湖的绿》难道仅仅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如果教者心中只见其景,不见景后之人,那么其设计、教学只会蜻蜓点水,不能深入人心了。殊不知作家宗璞先后曾三次游西湖,却对西湖没有一个好印象,这是她第四次游西湖迥然不同的感受,领略了西湖的绿。文中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读者透过西湖的绿,感受到作者心中流淌着的对西湖的浓浓情怀;领略到西湖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所以设计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读中悟情、读中通情、读中升情,最大限度地将自我情感融入绿景之中,直至通达作者心灵。

  感性教学是个性飞扬的教学。感性意味着生存的独特性(主体性),感性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尊重个体生命,张扬个性,充分调动和发展个体能动性。《西湖的绿》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学生以自主选择、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空间,在多元生成的课堂里让语言再生,精神奔涌,教师悉心呵护他们的生命发展。

  国语是“川流不息的生命”。感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促使儿童在智慧和感情两方面增添深层积淀。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师者不就是荡水、击石?让我们去努力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诗人,去奏响他们心中的诗的琴弦,让语文插上诗意的翅膀,载着年轻的心灵飞向想象的蓝天,去感受那浩淼和澄净吧!

 

来源:本站原创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