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后记

2009-11-04 19:00:26     下载试卷     标签:四年级 教案 语文

  这篇课文上了三遍,第一编上给体小的徐老师听,算是最初的熟悉教案吧。此时只是明了了一条主线:从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中和周恩来闯租界中初步感受中华不振,重点阅读理解闯租借这件事;再通过课外链接加深对中华不振的理解;然后通过写话“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后想了什么”明确中华要振;最后通过想象魏校长的“一振”明白中华必振;还有时间就让学生谈谈“你为什么而读书?”。但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在课初临时添加了“初读课文,正音通顺,明确大意”此一过程,大概花了8分钟吧。因此在最后到写话处,下课铃就打响了,教学环节没有完成。

  课后分析,徐老师肯定了我的思路,同时也为我在“闯租借”这件事的阅读理解上找到了一个重点突破口——训斥,也提醒我某些成语可以用积累的方式教给学生,这两点后来均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了,应该说效果还不错。同时徐老师也提出我的评价语问题:首先一定要有评价语;其次评价语要明确,是对是错;再次评价语应该有导向作用或总结作用等。总之教师的评价语非常重要,关于这点,我无法一蹴而就,但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时刻提醒自己。

  第二遍在自己班里上,由于自己一开始没有进入状态,一直在关注后面的挂钟,生怕待会时间多,于是在“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这件事上过多地作了纠缠,问了几个在第一课时就已经解决的问题,所以到最后时间上又比较仓促了,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

  在课堂结尾,问学生“你为什么而读书?”时,个人临时应变的教学机智还不够,也可以说我的预设还不够。的确在教案中,这个问题我并没有作任何预设,因为自认为这里可能还谈不到吧,所以只写了问题,而对学生的答案没作任何预设,对自己的评价语言更没有作任何预设。所以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师:你为什么而读书?

  生:我为做官而读书?

  师:你的答案真的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呢!

  恰好这时下课了,我如释重负,赶紧宣布“下课”。

  回到办公室,和同事谈起,其实只问一句“那你想做怎么样的官呢?”这样就能把孩子引到正确的价值观上来了。

  第三遍上在杭州的一个小学里,没有一点状态,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上了四十分钟,竟然只讲完“中华不振”这部分,刚开始写,下课了,一节课拖拖沓沓,东拉西扯总之糟糕。虽事过境迁,但今儿想来还是汗颜呢。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