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班主任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正文

给学生一缕阳光,你会收获一片灿烂----爱与尊重的力量

来源:网络 2009-09-02 16:52:42

  一、基本资料

  1、案主姓名:徐××     2、性别:男

  3、年龄:15岁       4、班级:二(1)班

  5、辅导时间:2005年2月――至今

  6、个案来源:

  有一日下午,班内一同学因为前日进网吧、台球室,放学后被我留下来谈心,本想好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但劝导时发现该生神色恍惚、焦虑、甚至慌张情绪溢于言表,所以不到20分钟时间我就让其回家。但他回到教室后却趴在桌上小声啜泣,上前询问原故。原以为他是被老师批评后感到忏悔,再三追问,才知是害怕回家,怕回家挨打。话音刚来,只见一中年男子把推着的自行车扔在地上,气冲冲地跑过来,“啪”的一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我赶紧拦住,他的爸爸便破口大骂,说这么不争气,回去好好揍他。我便让他的父亲消消气,做其思想工作,劝说其父打孩子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应该多关爱、聆听、交流、尊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可能孩子也有自己的苦衷,再三叮嘱其父回去千万不能再打孩子,并承诺我会好好劝导教育徐××的,请他放心,但也请他配合。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他家里共四口人,奶奶、爸爸、妈妈和他。他爸爸小时候家里很穷,到了三十多岁后,经人介绍从四川买回来一女子,她妈妈在家中基本没有话语权,其父独揽家政,家庭经济较困难,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其父也是帮别人打短工来维持家用。其父从小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容易发火,而且也经常在外干活,很多时候只有徐和其奶奶在家,奶奶年岁已高,说的话徐根本不放在心上。

  2、学校背景:

  小学该生成绩不好,经常受老师批评,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意识,甚至出现逃学进游戏厅、网吧、台球室混日子,写的字潦草、马虎还不如小学三年级学生,而且逆反心理很强,几乎容不得别人半点批评,否则会撅起嘴巴,嘀咕不停,以示表示不满情绪。

  3、该生本人情况:

  进入中学后, 刚入校时可能环境陌生还不能“有所作为”,但不到一个月,坏习惯随之而来。特别爱污言秽语,爱给别人起绰号,班级没有同学愿与之同桌,有一次他发现前排女同学书包里携带的卫生巾,故意把其露出来,让其它男生观看,弄得女同学尴尬,哭得死去活来。而且该生脾气暴躁,故全班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三、主要问题

  1、厌世,缺乏安全感,对他人不信任。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深恶痛绝”。

  2、得不到别人的赞赏、尊重,没有知心朋友,同学都对他见之避之。

  3、学习缺乏兴趣,厌学,成绩较差,写字乱涂,态度不端正。

  4、脾气暴躁,很容易冲动发怒。

  5、对一般老师不够礼貌,有敌对情绪。

  6、爱污言秽语,爱占女孩子便宜,行为较庸俗。

  7、自我认识不全面,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能正视自身的缺点。

  四、原因分析与诊断

  (一) 原因分析

  十五的孩子,正需要父母的呵护,极想得到疼爱,但是父亲对他的打骂和家庭的不和谐使他很少得到亲人的“爱”,花季年龄的他过早地看到了这世界的“悲哀”,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根据人本主义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基本需要、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成长需要包括求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基本需要没有满足之前,成长需要就更不会产生,就该案主来说:

  1、基本需要满足缺乏

  ①亲情的需要:父母常年在外干活,缺少爱护与关怀。

  ②归属感的需要:一直生活在关系紧张的家庭中,回到家中也缺少鼓励,在校因为与同学关系不好,没人理睬,游离与集体,缺少归属感

  ③自尊的需要:父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经常打骂,母亲又是贩卖过来,似乎身边的人有些歧视,他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可,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这些基本需要没有满足,更不用说什么求知,其学习态度必然是消极的,自我价值迷茫也是必然的。

  2、社会环境的影响,因他家庭经济较困难,心想再努力也没有什么好结果的,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管它将来呢?对前途无信心,所以产生各种问题就不见为怪。

  (二)诊断

  家庭教育的不当,教师的忽视,同学的嫌弃,社会环境的压力使他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焦虑、脾气暴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偏差和爱污言秽语、厌学等不良行为。

  五、辅导过程及方法

  根据他的情况,应该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交流直接辅导,主要是进行自尊心,上进心、理想的教育,培养他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让其尽快融入班级大集体中来。

  其次,对影响他的主要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他的父母亲、身边同学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老师同学的理解、关心与帮助。

  再次,我对他进行全面认真的调查,掌握其更多的信息,发现优点,以便在面谈时能找到共同话题,营造融洽的氛围。

  第一次面谈(2002年2月16日)

  我告诉他我是学校里的心理辅导老师,并且是他的德育导师,很希望能帮助他摆脱目前的困境。他进我办公室的时候,我倒了杯水给他,主动向他说明找他的原因,并承诺所有的谈话都会保密,消除他的戒备心理,逐步建立起信任关系。但当他谈到家庭情况时,情绪还十分激动,我任其渲泄,没有急于纠正其不合理的认知。

  经过这一次谈话,他已感觉轻松多了,但仍不能排解抑郁的情绪,对生活还很悲观。我于是布置作业题“我的昨天、今天、明天”,要求写日记。对他的优点:爱好唱歌,橱艺不错,喜欢钓鱼,大加鼓励认可,并且约定周六去他家河边钓鱼。他显得十分诧异与高兴。

  第二次面谈 (2002年2月22日)

  之前,我与其父进行多次的沟通,让他的父亲树立信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在“山穷水复无疑路”之时,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以理解、关爱、尊重能得孩子的“新生”。所以那次一进来,他就告诉我,他的父亲对态度好多了,每次回家都能帮他带些物品,让他感到受宠若惊。我建议他尝试多与同学沟通,争取尽快赢得同学们的信任与支持,并安排他担任班级音乐课代表。

  第三次面谈 (2002年2月30日)

  这次地点选在河堤上,一边钓鱼一边谈心,此时他已对我基本没有戒心。他告诉我同学开始愿意与他交往,老师也开始留意他、关心他。(我之前与任课老师沟通过了)他知道了给别人一个微笑,别人也会给你一个微笑的道理,他和同学能融洽相处,似乎感觉到了朋友的关爱与集体的温暖。对其进行人生观、树立人生目标的教育,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必需要自己造出一番价值来,一味地消极厌世,逃避只能使自己陷入意志消沉,而走上不归之路。

  第四次面谈 (2002年3月10日)

  对其辅导学习上的问题,特别薄弱学科数学、英语,并有意识地找到班级中有关素质较好的班团干部,对他们提出要求,让他们能与他谈心,帮助他在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困难,或及时联系老师,同时与他们一起商量帮助她的方法、时间、内容等。

  平时在上课的时候,各任科老师要有意识地去关心他、辅导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努力提高其学习成绩,对其多鼓励表现、少批评、打击,增强其信心,让其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新点、集体的温暖。

  第五次面谈 (2002年6月10日)

  期末考试临进,动员其做好复习迎考工作,以较好的成绩回报家长,给家长一份惊喜,他愿意接受挑战,并答应争取考得理想成绩。

  六、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一段时间的辅导,案主自觉性提高了,作业能按时并且有质量地完成,上课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看到他与同学们在一起嬉戏的笑声,学习进步明显,期末还被评上了“学习进步分子”。

  师生反映:徐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上课开始认真听讲,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能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相处融洽,交往能力增强,与一些同学成了知心朋友。而且为班级做贡献时,不遗余力。

  其父反映,他在家里比以前也懂事多了,再也不抱怨爸妈、有时也能帮他们做点家务活,回家后发发脾气、耍性子几乎没有,作业也能及时完成。

  他自己也觉得,上课再也不无聊了,与同学们相处是非常愉快的,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下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反思与思考

  1、从结果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还需继续下去,直至他完全能自主学习生活为止。

  2、学校、会环境对青少年成长方面影响非常大,因而提高家长与老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实行家校联合,为教育增添新的活力,开创教育新天地。

  3、平时要留意后进生和家庭特殊情况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关心,

  转变一位后进生或问题学生比搞好一个优生价值更大,对他们教育首先要尊重他们,平等地和他们说话,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打击,多方面去引导他,把相互的心理沟通放在第一位,育人首先从育心开始。

  4、德育导师制让我更多的机会接近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理解 ,让我更多地走进的学生的内心真实世界,成为他们要好的朋友,我十分高兴,今年教师节很多同学(别是被辅导过的学生)给我送来的许多礼物,让我更坚定了从事德育工作的信心与热情。

  5、德育工作不能高谈阔论,要多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们多帮助、因为给学生一缕阳光,你会收获一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