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班主任 > 班主任工作总结 > 正文

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提高毕业班级学习质量

来源:网络 2009-09-02 15:47:02

  何谓非智力因素,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过:创造发明只要求一份灵感,但必须付出九十九分的汗水。此处所说的汗水就属于非智力因素,它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勤奋程度、意志力等,它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做为班主任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让学习成为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

  对于学生的学习,有这样一句话“你的进步是从你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时开始的”,看一下我们的学生,无论平时怎样做工作,很多学生的学习总是不令人满意,从他们身上看不到学习的劲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一道期中、期末考试,不用老师强调,即使平时根本不学习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劲头均会大大增强,原因就是他们意识到到了为取得好成绩而努力的时候了,接下来就是一番狂轰滥炸般的恶补,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会有所提高。但是考试一结束他们努力学习的劲头就会消失,做为班主任应该如何保持学生的良好势头,使学生能持续的高效学习呢?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为己为国不矛盾

  很多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动员学生学习时往往采用这样的方式:为了将来自己有幸福的生活学习,为了终日因生计而劳累奔波的父母学习,为关心帮助自己的教师学习,甚至是为了金钱名誉地位而学习等。这些激励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肯定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毕竟是消极的,容易对学生起到一些负面的作用,如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这种激励作用也不会长久。实际上只需向前迈一步:努力学习为自己更是为国家为民族,试想一个将来有成就的人,在为自己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更多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同时班主任可以结合一些国际、国内的实事、大事增强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应该说努力学习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民族的振兴并不是大而学的空喊口号。

  (二)、明确学习目标:远期、近期找动力

  教师的上课都有一个教学目标:即通过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学生学好一堂课也要有一个目标。同样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必须树立一种目标意识,我校历年初三的班主任都在学期初,通过主体班会、晨会、个别谈话的形式,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长远和近期学习目标,长远目标的内容主要是我长大了要干什么、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考入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什么样的高中;同时给学生指出,学习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必须扎扎实实的付出艰辛努力,这就需要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下次练兵考试、期中、期末考试要取得一个什么样的成绩,达到一个什么样的名次,超过一个什么样的学习对手,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目标在班内交流并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或者自己课桌的显眼位置,同时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激励学生进步的标语、警句等,使人人有超过别人的欲望,人人有被超过的紧迫感,从而较着劲学激发潜在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学习目标的实现与否,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不断的反思与检测,反思就是自我检查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适合自己的整改办法。检测就是利用好各类考试,充分认识考试中反映出的各类问题。明确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改正错误、防止重犯。

  二、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持久的专心致志的去研究它,从而提高做事的效率,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

  (一)、帮助学生寻找幸福的感觉

  经常有学生这样说:“哎,学习太苦了。”这种现象令人深思,对于学习有这样一句话:实际上,学习并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学生在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学习或解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东西,探究出新的方法,都会在心理上有一种满足,这就是一种愉悦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实际上学生学习就好比如农民的劳动,学生的希望就是地里的种子,要让种子发芽、生长,甚至结果,农民必须进行各类劳动,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目标实现就好比农民收获劳动的果实,必然是一种幸福。

  (二)、引导学生对弱科的兴趣

  兴趣激励学习,深入学习就会产生兴趣,两者互为因果,对于不感兴趣的学科,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共同找一找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基础打不好,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还是盲目自卑,是学习方法不对头,还是对科目存在心理阴影。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措施,切忌加大练习量,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但不论采用何种方式,班主任和任科教师必须必须鼓励学生钻进去,只有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之后,兴趣自然产生。对于学生来说最忌进入这样的怪圈:没有兴趣就学不好,也就得不到成功,越失败就越没有兴趣,从而就更学不好的恶性循环,使弱科更弱。

  (三)、鼓励学生多与教师交流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教学过程同时是师生交流感情的过程,由于教师和学生在年龄上的差距,必然会产生心理的隔膜,从而使学生不愿与老师交流,做为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明白多与老师交流,特别是在学科学习上的交流,会起到纠正错误的认识,拓宽知识的领域,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爱教师,爱学习,心情愉悦,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情绪必然感染教师,教师从而施加给学生更多、更积极的影响,于是创设了一种宽松和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高效的教与学的氛围。

  三、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到了初三,随着学习强度的加大及青春期生理变化,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非常脆弱。特别是女学生,由于心理承受力差,会出现成绩下降的现象,这是一个不可避讳的事实,同时高密度的考试,很多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进步与倒退之间摇摆,随之而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增多,批评与表扬随之增多,学生的情绪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如何调节好学生的心理这时变得尤其重要。

  (一)、班主任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教师的表扬与批评

  虽然学校要求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也有很多人一直在宣扬表扬的力量,但是做为班主任应认识的两个问题:1、要让教师绝对的消除批评是不现实的,因为教师也有自己的情绪变化,他毕竟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神,所以做为教师不可能不批评学生。2、表扬的威力再大也并非是一种万能药,盲目的不合实际的表扬,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也会引起未受表扬人的反感,同时还会起到一种错误的引导作用,所以批评甚至是严厉的批评同表扬一样都不可少。对学生来说他们一辈子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赞扬当中,他们迟早要踏入社会,面对各种困难、打击,接受不了也得接受,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米卢说过一句话叫做“态度决定一切”,作为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弄清楚表扬和批评方式不同,但目的相同,表扬是指出优点,继续发扬,号召大家学习,批评是指出不足及改正方法,防止重犯,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加进步,而不是人身攻击,定位评价学生,教师的表扬与批评仅仅是对事而不对人,所以说,因为教师盼着学生进步,才会批评他,不能因为表扬一句,而感到自己什么都好,自己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地方,不能因为受到批评而反感教师,反感科目,反感学习,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盲目自卑,应该清醒的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不足。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多次犯同样的错误,可悲的是明知自己的犯了错误却不改正。

  (二)正确的对待考试成绩

  青少年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情绪外显性强,成绩进步后欣喜若狂,导致骄傲情绪产生,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导致成绩倒退,成绩倒退后神情沮丧同时也暗自努力,奋发图强,争取下一次考好。这一点从历次练兵考试成绩上就可以出来,一个班连续进步超过三次的学生,最多二、三人,排除几乎不学习的学生,连续退步超过三次的学生也不会超过二、三人。以上现象要求班主任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成绩的变化:

  第一,考试成绩的优劣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主观的也有有客观的,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考试成绩总体上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成绩变化时多寻找自身的原因。进步是否属于偶然,应该在进步的基础上更加进步,防止出现骄傲情绪,骄傲必然导致退步;退步是否属于必然,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科学,还是解题方法的不灵活,还是考试心理的不稳定,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奋发图强,争取下一次考好。

  第二个方面,考试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能够激励各类学生的进步;利用不好,容易导致学生讨厌考试,甚至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做为班主任必须让学生认识考试的真正目的不是排名次,而是为了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很多学生考试之后仅仅重视名次,而不重视从考试中发现的问题,哪个题目错了,为什么错了,是粗心大意还是知识点不明确,是答题不规范还是彻底不会。对于不会的题目必须追本逐源,寻找自身深层次的原因,直到弄清楚为止。如果把考试中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彻底掌握之后,满分和60分的就不再有差距,最关键的是:让学生要彻底搞明白自己犯错误的地方。

  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对于任何一位学生来说均有良好的愿望,任何人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为什么有人学习好而有的学习不好呢?实际上学习是一项艰苦复杂的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知难而进,锲而不舍、努力拼搏、始终如一,有的同学知难而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总是幻想有不用努力而取得好成绩的捷径,这就是由学生学习的品质不同造成的。

  (一)要形成坚强的意志

  学生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自然分成两种处理方式,一种坚决拿下,一种放手不管,这就是由于学习的意志力不同造成的,做为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只要有了信念和目标,才会百折不挠,奋斗到底,帮助学生养成多自我检查,自我评价的习惯,采用日记、周记的形式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记下来,以巩固优点,克服缺点,另外教师要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制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外界诱惑,自觉的调节自己的行动。

  (二)教会学生要勤奋

  一勤天下百事兴,有人曾对世界伟大的人物做过比较,他们共同的特点不是聪明而是勤奋。

  因为学习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深刻的理解知识,熟练的掌握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付出相当的时间、精力和体力,必须具有勤奋学习的精神,班主任应该通过大量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引导学生明白勤奋与成功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