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正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自主学习的启示教案

2009-06-12 16:12:50     下载试卷     标签:四年级 教案 语文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有效阵地。教师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才算与时俱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创设情景,轻松学习

  中华路小学的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生动、直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常常被生动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而且通过良好的视觉效果以充分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从而轻松地将画面的内容转化为文字,无须教师讲解,只要稍加点拨即可。

  例如:应用多媒体的诗词教学,教师先将每一句诗词分别配上与诗词意义相匹配的画面供学生尽情欣赏,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的发言舞台,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地进行自由讨论,组织语言来描绘这些精彩的画面,再适时地出示诗词,诗词、诗意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后再合理地采用一些激励性的挑战游戏来赞扬、鼓励一些学生的独特看法,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而且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再如学习《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我让学生相互交流,总结出陶罐和铁罐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然后通过自己的认识分角色进行表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华。这时,一个同学突发奇想说:“老师,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的内容通过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他这个建议马上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附和,因此一节语文了马上转化为一节生动形象的美术了,同学的兴趣高涨,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把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充分展示了学生的独到见解。通过绘画,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2、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在我校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下,我将梯形桌并排放在一起,每六人为一组,每学一课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学习。并且一月为一个时段,获胜组均能得到一个小礼物。于是,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再者多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例如:在上<<五彩池>>一课,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绘出五彩池那神话般的美丽景色,当学生说的不够完整时,我会说“听到你描述的五彩池,为什么我的脑海里没有那些五彩的画面呀?”当一个同学说的有进步时,我会说“在我眼前不仅出现了大大小小的五颜六色的水池而且我还知道五彩池变化的原因了”。当一个同学说得很完整时,我会说:“哇!我真的看到了像瑶池那样神奇的五彩池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解决了新课标中的不是教师如何来教,而是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达到了自主教学的完美组合。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