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语文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正文

让心灵走进文本——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教材研读讨论会发言稿

2009-06-05 19:07:44     下载试卷     标签:语文教材 苏教版 语文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们又将在新教材的引领下走向新的辉煌。就我们的实际看,教师与教材互动着,教师因教材而不断更新着理念,教材也因教师而不断焕发出新生机,教材是抓手,是依托,是载体,但看教材,不能仅仅靠两只眼睛,我们一定要睁开第三只眼睛——心。今天,我就苏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教材研读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是向大家学习,提高自己,二是围绕这个话题,尽量能为我们组的集体备课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对本单元课文教学的整体认识

  第二单元编排了三篇写景的文章,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秋天的,还有春天的;有北方的,也有南方的。我觉得学习这类课文的目的有四个:一是间接观赏祖国的风景名胜,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二是在语言的品味中提高语感;三是学习作者观察的角度和表现的方法;四是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景物,比如查资料,到实地旅游等。

  对写景物文章的教学,最容易出现的是不良做法是,教师搜集了大量的文图资料,把语文课上成音像欣赏课,或者上成了资料的展示课,而忽视了语言文字的实践。再者是把课文分析的支离破碎,好像这样才能展现景物的美,学生心中建立不起完整的印象。我想,我们还是把学生当作真正的读书的主人,把有层次性的读作为主要的学习手段,把积累迁移当作主要的教学任务。对美的欣赏需要人一辈子去探究,美也能影响一个人的一辈子。

  ◆第5课 北大荒的秋天

  首次读了这篇课文,在头脑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北大荒并不荒凉,而是生机无限,景色诱人。全文紧紧围绕一个“美”字,这些既源于大自然的真实的美,也源于作者表现方法的新颖。读着这些内容,也想到了第一次习作,这不就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精妙的运用吗?从教学的角度看文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题目。这里的秋天,对小学生并不陌生,应该说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经验。但北大荒却是比较生疏的,需要教师帮助。由知道的推测不知道的,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好机会。

  二、课文。从三个方面来表现“美”,二、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一个内容,而结构则基本相同,都是总分的写法,这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表达方法。

  三、写作手法。比喻和拟人的运用,正是这些句子使文章更增不少色彩,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并有意识的学习模仿。

  关于教学,我的想法如下:

  一、让学生读题目,从自己的经验和老师的介绍去猜测北大荒的秋天。

  二、学生自读课文,看哪些地方猜对了,哪些地方没有猜对,这些正是需要好好思考的,也可能是文章的特色所在。与同学交流,北大荒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学生个人理解,可以是具体的词句,也可以是高度的概括)。

  三、能通过读书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吗?试一试。(老师要给机会的)。注意听取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意见。

  四、精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北大荒的?理清层次,相互补充修正,不要期望一步到位。(天空、小河、原野)

  再仔细比较分析,二、三、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总——分结构)重点默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原野热闹非凡”的。在这个时间的学习中,可鼓励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比喻和拟人写作方法。教师参与其中,讨论重点句子,如“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通过色彩的美来衬托一碧如洗。再如写大豆、高粱、榛子等的句子。

  五、积累。一个是背诵课文,一个是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词语。背诵要注重过程,寻找方法,如能给点音乐,给点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情的表达。课后第四小题也是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具体事物的好训练内容,尽量放开了说,再仿照样子,自己找新的表述。

  ◆第6课 西湖

  美的地方,美的语言,我们怎样才能使课堂也成为美的享受,这是我读到这篇课文的一个想法。西湖,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应该是向往的。要说有所了解的话,可能就是从传媒上,或从大人的传说中,所以学习这篇文章,学生是有一定探究兴趣的。这是我们组织进行教学的良好基础。前面又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也是写景的文章,我们是否该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来,然后用学生自己读书的经验来学习新的内容,这也许就是知识的建构。我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用强烈的音像刺激去干扰学生,即使要用,也要把握好度。幽静的西湖需要幽雅的环境,要让学去透过文字去感知山水的美,去把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变成学生个人的喜爱和赞美。

  我反复读了这篇课文,似乎发现了它与前一篇课文的相似处,比如:它们都是写景的文章,都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写出了独特地方的特点,语言都很优美,写作方法都很巧妙,特别是用了比喻等的写法。当然,读了这样的文章,甚至把喜欢的句段背诵下来,读者都会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也都或多或少地能学到一些关于写的知识。而它们之间不相同的地方恰恰就是要我们好好研究的。比如,《北大荒的秋天》是按方位来观察并描写的,《西湖》除了按方位写外,还注意了时间变化中的景物变化,两者相比,后一篇在写作手法上更有特点,如比喻的运用就达到了相对的极致。

  综上所述,我想借用前一课学到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学,去发现,去交流,教师在其中进行适当的点拨,理清顺序,抓住关键的词句去探讨,这样一个完整的美的西湖可能就会展现在学生面前,浮现于学生心中。

  我的设想,在几轮读书后,通过对几个比喻句的深入研究,就有可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找出这些词句,想想作者是把什么比做了什么,比得巧妙吗?再看看在写这些比喻句时用了哪些不同的比喻词。也可以试着写几个句子,看对自己喜欢的地方能否表现的令人满意。如: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孤山动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

  、明净的湖面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第7课 拉萨的天空

  有了前两篇关于写景文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有了一些方法,《拉萨的天空》文字优美但比较好懂,特点鲜明有容易把握,学生自己读读就基本可以理解,所以,这又是其实践的好材料。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帮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用朗读来表现拉萨迷人的风光,再一点是和前两篇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写景的文章不一定非要写得多么全面,介绍得多么清楚,只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部分来写,完全能以小见大。

  拉萨的天空是有特点的,我们看到电视里介绍拉萨时总是播放着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还有布达拉宫。作者写天空,是抓住了这个地方的特点,学生只要读好了书,就能很快把握,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发现作者是怎样把这个特点写清楚,写生动的,比如写拉萨地理位置高,用了”碰到“、”摸到“、”掬“等,不用解释,就能在脑海里浮现情景。写天空,用了”湛蓝“、”纯净“、”透亮“、”明洁“等,把我们司空见惯的天空立体地展现给读者。

  本文还有一个很突出的写作方法,那就是衬托,写了山的高、草地的阔、布达拉宫的雄伟,就更使拉萨的天空显得神奇。最后一句话说”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把读者引向了更有趣的探究之路,一道窗帘就这样美,那么,拉萨、西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祖国的广大地区该是多么美呀,在感情支配下的阅读、游览行程就会在学生心里孕育。

  ◆习作

  自画像这个设计非常好,首先是有趣味,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愿意做的事情就有可能写出来;再者是把做和写结合起来了,先实践,快乐中走进习作;还有一点是学生对自己有着非常的了解,能把意思表达清楚。

  看看《我的自画像》这篇小例文,分两个小段来写,先是说画了,经历了这个过程,然后展示给大家评判。第二段比较详细,先写的是自己的样子特点,”瘦瘦的“、”笑眯眯的“、”可爱“,而这些又是从镜子里看到的,是画上反映出来的。接着,围绕一个”瘦“,引出了和妈妈的故事,最后介绍了画面以外的一些关于自己的东西,运动和读书。这其实也是教给了学生写的方法,但不是教师教给的,而是学生从同龄人的习作中、从自己的阅读中得到的。

  短文后的一段话,是指导学生该如何做,一是画自己,二是征求同学意见,以人为鉴,再写,还建议把画和习作展览出来,可以说,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能够变成习作的动力。我的建议,在写时,要给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后,能有一个安静的习作环境。

  ◆练习2——学用字词句、读读背背

  这个练习主要是提高学生查字典的速度和使用的质量,学习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意思的方法。

  先用《北大荒的秋天》中的一句话引出了“漾”字,使学生感到,查字典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作业,也是自己读书的一种需要,出示“漾”的两种解释后,学生边读句子,边想合适的选项。接着,通过小猴的阅读给出了几个加点的字,让学生用让面初步了解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做这道习题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速度,关键是经历过程,特别是找到意思后,还要反复读句子去理解,在操作时要教育学生快动手、快思考,但一定要保持安静。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地练习,使学生养成勤查字典、会用字典的好习惯。

  读读背背这组词,单个看不好理解,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先读正确,连读成诵,再结合图画初步理解意思,也可以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词,是怎样运用的。即使不理解也要背下来,待以后慢慢消化。

  ◆练习2——口语交际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有自己的生活体验,也是需要锻炼的一种能力。教学时还是应突出交际二字,给比较多的人以机会。可否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是怎样做的,再看图说说他们是怎样做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可能的话,设置模拟情景,鼓励学生参与表演,做做、说说、评评,有了这个基础,加上学生回家后应对实际问题,相信好习惯很快就会形成,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年级

科目

类型

分类

搜索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名师公益讲座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www.aosh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