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专家支招:父母如何让孩子不再是个学习上的小马虎

来源:山西晚报 文章作者: 2008-11-26 09:10:16

  ★原因一

  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下课时间与同学玩游戏,到了上课时间,老师在讲课了,可他的脑袋里还在想着游戏;或者上课时,窗外的鸟叫声、走廊里的脚步声,都能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家里,门铃声、电话声、电视里的说话声,统统逃不过他的耳朵,当然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和写作业上。

  对策:培养孩子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舒适、固定的学习环境。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在一旁谈论事情,这些做法都会干扰孩子。一次两次不要紧,久而久之,孩子专心致志的习惯无法养成。

  要解决这个问题,从上一年级开始,家长就要给孩子一个空间,写字台和视野范围内都要认真布置,不能有太出挑的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一进入这个环境,心就会静下来。也有些家长想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抗干扰的能力,想法不错,那也要等孩子养成静下心来专注做事的习惯之后再进行。

  帮助孩子安排作息时间,让孩子学会“专时专用”。为什么有的孩子写一写看见橡皮好,玩橡皮去了,再写一写,看见笔上的画有意思,又走神了……这就是学习时间和玩耍时间没合理安排。

  ★原因二

  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忽视了生活习惯的培养,认为孩子还小,以学习为重,生活方面的事情长大了就会安排了。其实,学习上细心的习惯不是单一存在的,与生活习惯也密不可分。一个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的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容易出现粗心的问题;一个做事只凭兴趣所至,心血来潮,没有顺序,思考缺乏条理的孩子,学习也不会持之以恒。许多孩子作业本前两页特整齐,后面越来越乱,相信他的房间也是一团糟,东西经常找不着。有这样一句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个性,最终,个性会决定命运。

  因此,不要忽视孩子生活中的小节,小节造就个性,个性影响未来。比如说,你进教室看,就会发现,有的孩子桌子上干净整洁,有的孩子文具盒开着,笔、橡皮、尺子在桌上扔着,甚至在地上掉着,书包拉链开着,里面的书本胡乱插着,桌斗里各种作业本、试卷、草稿纸乱塞着,这样的孩子肯定是一个粗心的孩子。

  还有的孩子在每天做作业时,把语、数、外等凡是要完成的作业一起都拿出来,然后,语文作业写了一半停下来写数学,数学才把口算写完,遇到应用题卡壳了,又丢下数学去做英语,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三门作业一门都没做完,而桌子上堆满了作业本、课本、文具,一片狼藉。这都是做事缺乏条理、没有好的生活习惯的表现。

  对策:培养孩子有序地安排生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都是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有序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孩子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做事浮躁,敷衍了事。所以,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创造有序的生活。

  家长首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细心去感染孩子。家长给孩子的影响是无声无息的,身教胜于言传。比如家长把家里布置得井井有条,每件东西都有固定的地点摆放,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形成。

  另一方面要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粗心的情况才能避免。讲一件整理书包的事,我教过一个女孩,做事细心,能井井有条安排学习和生活。开家长会的时候,我就问这个孩子的妈妈,她说每一件小事她都要渗透给孩子做事的方法,比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发了新书包书皮,她把和语文相关的书、本、练习册都包成粉色书皮,和数学相关的都包成蓝色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为什么,然后她去引导孩子,让孩子想一想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拿书的任务,在班里当第一?每个孩子都有想当第一的想法。这样放书,孩子不用在书包里乱翻,能很快地把书拿出来。长时间的体验之后,她就知道了有条理地做事才能又快又好。所以,生活中要给孩子一些明确的要求,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书架、抽屉和房间,在做这些事情当中,能让孩子学会把握节奏,变得有计划,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自然会迁移到学习当中。

  ★原因三

  家长包办代替太多

  有些家长对孩子照顾无微不至,做口算,帮孩子检查错题;听写完生字,帮孩子检查错字;做完作业了,帮孩子整理书包;偶尔没给装上哪样文具,没带上哪样作业,第二天赶紧给孩子送过去,送去晚了孩子还一肚子的埋怨……许多家长认为这样做就是负责任,其实这样做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在生活上,反正我做不好的时候,或者懒得去做的时候,我妈会帮我做的;做题草草做完,只管完成,不管对错,反正我妈会帮我检查的。甚至,到学校老师检查作业,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妈没给我装进书包!”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不会太上心,粗心的现象就又出现了。

  对策: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任何人要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草草了之,必然做不好。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光靠说教不行,要靠平日里的习惯培养。比如,在家里父母可以让孩子负责扫地或洗碗,这就是他的责任,并提出明确的要求,怎么样才能做好。并且,要明确告诉孩子,说了不等于做了,做了不等于做好了。当然,什么叫做好,要给孩子一个标准。

  让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也需要方法。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做一棵小树贴墙上,一天下来做作业没粗心、自己的东西没丢三落四,可以给一个小树叶,贴在小树上,够5片小树叶给一朵小花,够3朵小花得一个小苹果,根据“苹果”的数量,给予奖励;还可以直接在日历上做标记,今天做作业细心,画一朵小花,一周五天做得都好,那就满足一个小愿望。对于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做一个冲刺表,绿线、红线、金线,三条线三个不同的标准,激励孩子去达到。

  第二,不要养成家长帮助检查作业的习惯,应先让孩子自己检查。如果孩子查出来,及时改正,家长要奖励;如果家长查出来,可以错一罚十,口算错一道加10道;或者在做作业前提出挑战,一做完就要保证全对,一次性过关,这样孩子做每道题都会相当用心。

  许多孩子说:“作业自己查过了,家长再一查,还是有问题。”这是因为,孩子根本不知道检查是用来做什么的,往往只是把题和答案从头到尾读一遍,而真正的检查,是要查自己做题的整体思路。家长检查作业,应该由直接指出孩子作业中的问题到告诉他错误存在的范围,由天天、题题检查到抽查,逐步放手。比如,从一年级开始,第一个月,孩子做完题由妈妈检查,直截了当告诉他这道题错了;一个月后开始放手,发现这道题有问题,告孩子,这道大题里有一道小题错了,你自己找出来改正,再逐渐扩大到这张卷子的正面、整张卷子、整套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