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奥数成了必修课?老师:奥数无罪 要治理的是市场

来源:东北网 2007-11-02 09:38:16

  家长:不学奥数怕孩子“吃亏”

  王其会(学生家长):

  我们倒是不想学奥数,劳民伤财的。可是不学不行啊。孩子小学数学学的是北师大教材,如果不学奥数,据说上初中教材不衔接,跟都跟不上。为了以后能省点儿劲儿,明知孩子对数学不感兴趣,也得学啊!

  周霖(学生家长):

  我小时候上学没学过奥数。为了孩子学透学好,我从他上第一节课开始,就一直陪读。我觉得奥数非常好。如果把学校的正常教学看作数学宝库的一扇大门,那么奥数就是一扇通向宝库中心的侧门。走进这扇门,很多平常绞尽脑汁也难求其解的问题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迎刃而解。

  我觉得我的儿子学了奥数以后,自信心明显增强了,想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样了。在学校里,不但数学成绩,语文和其他学科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李育民(学生家长):

  我儿子对数学很感兴趣,但是以前一直粗心,马虎、拖拉,学了奥数之后,这种情况明显好转。做题速度快了。另外,奥数班里各个学校的孩子都有,大家可以互相交流,而且有助于跳出学校这个小圈子,了解孩子真正的学习状况。

  记者观点:升温背后是优质资源稀缺

  我省禁止举办收费奥数班和叫停奥赛的规定措施出台已有一段时间。而事实上,奥数在民间依旧如火如荼。某重点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级的粗略调查显示:上奥数班的孩子超过大半。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其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甚至远超过大学入学考试。专家曾指出,只有极少数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数。而目前的情况是,虽然教育机构不提倡甚至在遏制,但奥数仍然有着普及的味道。

  为什么奥数成了“必修课”?

  应看到的是,奥数的存在有其客观市场需要。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奥数确实有收获,比如思维能力的提高,面对一道数学题可以有明确的解题思路,而没有经过这方面训练的孩子就不具备这种优势。更多的家长则表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奥数,自己孩子不学就会被落下,如果学好了通过参加竞赛被好学校录取,或考个实验班什么的,还可以免去数目不菲的择校费,一举双得。

  “奥数热”不断升温,从本质上来说,还是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导致。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学生和家长希望进这样的好学校就读,学校也同样希望自己能得到好的生源,特别是小学升中学不允许考试,在没有更好的选拔机制的情况下,双方便合力为“奥数热”加了把火。

  从这一点上来说,简单地取消奥数班、停办奥赛其实都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关键是要加大教育投入,尽量缩短优势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学校间的均衡发展,这或许才是解开奥数这道难题的真正答案。而作为家长,则要冷静对待,视孩子兴趣及接受能力而定,不能一味为了功利的目的强迫孩子学奥数,那么做不但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扼杀孩子纯真童年的快乐。

  奥数老师:奥数无罪 要治理的是市场

  关键词:奥数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

  1934年和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

  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从此每年一次,至今已举办了43届。

  奥数和学校里学习的数学有很大的区别。

  学校里学习的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数学基础知识,它的系统性较强,必须逐级学习。奥数知识大体由五部分组成,一是学校内容的延伸;二是后面的知识提到前面来学;三是纯数学原理知识;四是趣味数学知识;五是复杂的综合性应用题。

  奥数的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有些题目的难度大大超过了大学入学考试,有些题目甚至数学家也感到棘手。通过这样高水平的比赛,可以及早发现数学人才,然后进行培养,使其脱颖而出。

  人物背景

  在哈尔滨提起教奥数的老师,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李修福。

  他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著名高级教练员。

  如果从学生时代自己参赛算起,44岁的他在奥林匹克数学王国里历练了30余年。

  有人将他神化。认为他能够点石成金,觉得只要能得到他的亲自指点,成绩就一定会突飞猛进。可他却说,石头再给他温度,也不会变成鸡蛋。即使本来就是鸡蛋,也未必都能孵出小鸡。

  有人将他鬼化。每到招生季节,他得了重症甚至去世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让牵挂他的学生、朋友总要悲切地向他求证慰问,一向低调的他不得不高调证实自己的健康。

  他的追求很简单:有事儿干,人生就很快乐!有自己喜欢的事儿干,人生就更快乐!

  他的成绩却不平凡:20年来,他培养的学生在市级以上的数学竞赛中获奖人数达4000多人次,他的学生罗炜在第32届、33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两次以满分成绩夺取金牌、常成在第3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满分成绩夺取金牌。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他辅导的学生有46人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在核心刊物曾发表论文20余篇。1993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十大新闻人物”。1994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十大名师”提名,1995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96年被授予“黑龙江省中青年专家”,1999年被哈尔滨师范大学聘为研究生硕士导师,第七、第八届当选省政协委员。曾被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邀请作为嘉宾,“东方之子”曾对其作过专访。两次被黑龙江省政府重奖。

  他的头衔很多,数学特级教师、黑龙江省中青年优秀专家、中国数学奥林匹克著名高级教练员、硕士导师。

  他就是李修福,一个酷爱奥数、享受奥数并致力于传播奥数的简单、正直、快乐的人。

  根据《义务教育法》,国家已明令取消小学升初中的升学考试,哈尔滨也已执行这一规定。但是,某些学校为了争夺好生源,变相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小学升初中的选拔考试。在这些考试中出现的奥数题就成了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家长和学生。看来,奥数热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某些学校的错误引导和背后可能存在的利益纠葛。

  李修福介绍,目前,哈市的奥数市场非常混乱,尤其是小学,初中还好一点,高中更好一些。“现在是什么人都能教奥数,什么人都能学奥数,什么样的内容都能成为奥数。”

  小学乱,是因为孩子越小,家长和孩子的判断力就越差。小孩子不懂什么,不明白知识构成,也不知道老师讲解的好坏。而初中生和高中生分辨能力就强了,老师讲得不好,自然就生存不下去了。所以,市场相对好一点。

  现在哈市教小学奥数的老师,什么出身都有,学数学的、学中文的、学哲学的……更有甚者,曾经的保姆,也在课堂上当主讲。讲的人一知半解,听的人更是不求甚解,也许短期能够暂时提高一点孩子的在校成绩,但学奥数不仅仅是让数学成绩提高三分五分,它的作用在于开发智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李修福说,孩子太小就学奥数,本身他对数的概念还不明确,如果再误入歧途,不但浪费大量精力,更可能失去对数学以及学习的兴趣。而疲于奔波的家长不但自己遭罪,还得为不菲的学费付出昂贵的代价。

  如何改善这种混乱局面,李修福建议,在政策上要适度,不要搞一刀切。奥林匹克无罪,需要治理的是市场,不是奥数这个“事儿”。政策要稳。这些年关于奥数升学的优惠政策变来变去,每次变动都会引来一些骚动。还有,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改变他们的盲目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有关部门也要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力度,规范不合格的学校。

  李修福还建议,学校能不能在常规教学之余,发展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或者第二课堂,将一部分有特殊爱好和天分的孩子进行特殊培养。这样既保证了大多数孩子享受到大而齐的教育,同时能让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学有所长。

  近年,国内外很多名牌大学和重点中学比较注重奥数人才,通常通过奥数选拔优秀生源。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对奥数优秀的学生偏爱有佳,每年有很多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直接免试进入北大数学系。很多家长正是看到了奥数后面的这条捷径,所以趋之若鹜。

  “其实,不应该过分夸大奥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我希望奥数市场降降温,这样那些真正喜爱奥数、真正具有数学天分的人才能有充分的‘营养’和生长空间。”李修福说,“奥数毕竟是一小部分人的活动。数学作为思维的体操,不是谁肯下功夫就都能学好的。只有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理性思维活跃的孩子才适合在奥数方向上发展。”

  他认为,这样三种孩子适合参加奥数学习。

  首先,学有余力。在校学习不吃力,成绩也不错,感觉还有精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同时,理性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强。家长一定要承认孩子在天生素质上的个体差异。

  其次,学有兴趣。不是家长喜欢,而是孩子喜欢,这样才能学进去。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否则,事倍功半。

  最后,要学有目的。一定要从长远看,看到奥数开发智力的巨大作用,不能仅仅看到学奥数择校占优势,把奥数学习当做升学的一种跳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最后耽误的是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