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小学数学网 > 数学故事 > 正文

奥赛的冤案:后来者都是踩着徐镇河的肩膀过去的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2007-08-31 09:26:56

  

  “徐镇河是紧接在林强后面的最聪明的孩子,也是王菘的奠基石。人心、规则这样的东西,比做题难。”卞清胜说。1987年林强之后,黄冈高中两年没有得牌。卞清胜调入高中部担任数学竞赛组辅导老师。1989年,徐镇河拿到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等奖。作为黄冈高中唯一的希望,徐镇河的成绩让老师们非常不理解。“他刚考完,我们就让他把所有题目全部复制出来,总共3道题,有一道35分的题,解的特别巧妙,我们都觉得他肯定能入选国家队。”徐镇河从高二起一直是黄冈高中的重点选手,“可以说是湖北省最好的”。进国家队,要从全国所有的一等奖学生中选20人左右,叫“冬令营”,经过1个月集训,再选出国家队6人。卞清胜拿着重做的卷子找到了华中师范大学的一位数学老师,经过肯定,两人一起找到了湖北省数学竞赛组委会。“我们找到了阅卷组组长,他看了以后立刻去翻书,然后说,徐镇河的答案确实比较好,而且比标准答案更好!但是当时阅卷的老师没有看懂,给了0分,他说,看来你们学校要加一个冬令营名额啦!”

  事情远非如此简单。湖北省竞赛委员会对这份卷子的真假提出了质疑,徐镇河后来做的不能算,原来的答案才是评分标准。“那你看一下原来的卷子不就行了。”但是湖北省竞赛委员会认为,当时阅卷调动了全省各地的老师,要重新拆卷子、评分,需要集合所有老师共同完成,不可能做到。徐镇河的父亲是黄冈下属镇办中学的教师,他尽全部力量,奔波了半年时间,找到了两个人,一是中科院数学学科带头人王元院士,一是全国奥数竞赛组委会的领导常庚则教授。“王元看后亲自给湖北竞赛委员会写信,让湖北复查一下。而常庚则干脆找到当时在‘中科大’念书的林强,林强不知道是母校的师弟,但他说,这个答案更好,就算要扣,也只能扣几分,徐镇河还是应该进冬令营!”黄冈高中焦急地等待着湖北省改变决定,但是湖北省最终将徐镇河的卷子调出来,寄给了全国奥赛组委会。这样地上下僵持,致使徐镇河的冤案不了了之。

  黄冈高中1989年保送学生的时候,浙江大学来的老师挑中了徐镇河。卞清胜无法抑制心中的遗憾,一再嘱咐老师照顾这个孩子。“4年后,那个老师居然又来我们学校招生,我问他徐镇河怎么样了,他想了很久说,哦,那个孩子数学没怎样,电脑倒是呱呱叫的。”卞清胜有一年带着学生去杭州集训,在大街上偶遇徐镇河。“他进了一个外国名字的公司,因为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总是遭人排挤,坐了好长时间冷板凳,他对我说,编程其实和解奥赛题很像的,我们公司同事解决不了的问题我都能干!那时他还没有谈朋友。”因为徐镇河的案子,湖北省彻底改变了奥赛阅卷方式。此前卷子拆封要审查,并且不能加减分,此后,重点学生的卷子要再核实一遍。“后来的冠军,都是踩着徐镇河的肩膀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