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从“思维短路”谈起!

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林老师 2006-01-26 11:27:49

    我不少次看到这样的孩子,一出考场和同学对题,总是不住的拍自己的脑袋,嘴里不停地说:“唉,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这些孩子对在考场上没有做出应该想出来的题而感到深深的懊悔。对于那些他们没有在考场上想出来的题,他们也许早就做过好多类似的练习,或者曾经在某本书上看到过同样的方法,但是他们在考场上就是没有想到该怎么做。

    我也不少次听到家长和我抱怨,小孩子已经上六年级了,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题也作过了一大把,可是每当给他一些新题目去做,即便是和以前做过的题目类似的,小孩子也不知道从何处下笔。

    上面说到的两种现象,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思维短路”。小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由缺乏训练而导致的,相反小孩子训练量即便大到一定程度,也有可能出现“思维短路”的现象。

    那么造成“思维短路”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其实是缺乏对知识系统地总结。笔者也曾经走过奥赛的道路,也曾出现过题目做过一大堆,但一遇到新题目就无从下手的情况。那时候妈妈曾经带我去植物园,看湖面上飘着的浮萍,并且和我讲:“盲目的做题,不进行总结,自己的知识体系就会像水上的浮萍没有根基。”后来我才渐渐知道,只有不失时机地总结,才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常牢固。

    孩子每接触一道新的题目,他可能就会学到一种方法,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为了做题而做题,题目做过以后,孩子其实并没有真正掌握方法。或者换句话说,孩子对这道题所用的方法,只拥有短暂的记忆,也叫一过性的记忆,在他再做别的题目的时候,也许他已经把这种方法忘到了九霄云外。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题目,或者需要运用类似方法的地方,自然不会再想起来。

    据有关学者的研究,要记住一件事情,比如一个单词,往往需要重复记忆6-7次,奥数中的每一个解题方法也一样。其实我们想想,解题不就是我们运用已知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么?所以无非是要在我们已知的方法和新问题中间建立联系。不停地总结目的是为了建立题目和题目之间的横向联系,加深对每一种方法的印象,并且对其运用的范围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这样在我们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才更有可能想到我们已知的方法。所以有些时候,同学们也许并不需要做过多的练习,把自己已经做过的题,重新拿出来再做上一两遍,也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孩子在考场上能够取得好的成绩,并不是因为他们能够“灵光乍现”,在考场上对每道题都想出正确的方法,而是他们重视平时的总结积累,每一种方法他们都熟记在心,并且能做到灵活运用,那么解题起来当然势如破竹。其实总结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其实就可以准备一个小本子,把你做每一道题所做所用的独到的方法写下来,想一想其他的哪些题曾经用过同样的方法,等等……笔者在后面连载的“奥数金点子”,可能会给同学们做一个榜样,希望同学们能仿造笔者,学会自己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