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小学新闻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一条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新路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文章作者:翟新运 2010-01-28 17:23:38

写作课历来让中小学生头痛。费时多、效果差不说,老师还常常感叹学生无话可说,学生更是埋怨作文枯燥乏味。

  其实,人人都有写作的潜能,就如同人人都有说话的潜能一样。即使目不识丁的山民村妇,说起一件事情来也往往滔滔不绝、绘声绘色,记录下来稍加修改,可能就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既然“我口说我心”是件比较容易的事,“我手写我心”应该也不会太难。但是,写作课却难倒了众学生,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写作课把学生限制得太“死”了,学生还没有想到说什么,就被那些写作的清规戒律束缚住了,全然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如何破解写作教学这道难题?山东省邹平县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成浩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从2002年开始,他带领全县的初中语文教师探究“随笔化作文”,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写作的潜能,使作文课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语文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写,自己也写,师生比着发表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6年内,该县初中师生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公开发表近1800篇文章,而在此以前的6年里,师生一共也只发表了32篇文章。

  随笔化写作的特点就在于一个“随”字。随时、随地、随形、随意。所谓“随时”是指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专门的写作课,学生可以随时写,不管在课间、阅读课上、自习时间、语文课堂还是周末、假期,灵感闪现之时,情感涌动之际,均可以挥笔作文。所谓“随地”是指写作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里,或其他地方,阅览室里、电视机旁、床头、餐桌上都是写作的场所,只要有感而发,就随手写在纸上、本子上,然后再整理到随笔作文本上。所谓“随形”是指文体不受局限,可记叙,可议论,可抒情,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字数也不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所谓“随意”是指在内容上不受局限,也不苛求主题鲜明,可以描写所见所闻,议论时政热点,透视个人心灵,就像个人博客,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学生可以充分地表现自我,彰显个性。

  随笔化作文解放了学生,他们感到作文不再神秘,无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落在纸上,既可以与别人交流,也可以自我欣赏。由过去的“为老师写”变成了“为自己写”。写作不再是单纯为了考试和分数,而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当年的李白、杜甫,写作不是为了发表和考学,而是记叙所见所想,表达个人的观点。随笔化作文使写作课返璞归真,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随笔化作文排除了束缚,排除了教条,排除了虚假,学生从心底流淌出来的文字,是对生活的真实记录,是对人生的点滴感受,是对真情的自然抒发,是对生命的热爱追求。

  随笔化作文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学生的文笔未必多么优美,思想境界也未必多么高尚,但确是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想法。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学生的真诚吗?我们不是提倡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吗?我们不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吗?通过随笔化作文,我们正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表达的机会。

  让学生写随笔化作文,并不意味着不再需要教师的指导,也不意味着不再遵循写作的规律。成浩老师编写了《随笔化作文导学》丛书作为教师指导写作的方法,它既是学生写作课的学案,也是教师的教案。该丛书3册共24个单元,约100个随笔写作指导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是写得出,二是写得顺,三是写得好。在总体规划上,要求七年级学生“写得出”,八年级学生“写得顺”,九年级学生“写得好”,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变通。初中3年的教学规划和每年的具体安排,都有一条教学指导贯穿其中: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掌握方法—日积月累—养成习惯—自主发展。通过3年的写作训练,学生从“想写”到“会写”,从“写得出”到“写得好”。

  随笔化作文是一种无序与有序相结合的过程。从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下的写作是无序的,文体不限,内容不限,字数不限。目的是放得开,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思考,不怕“胡说”就怕“没的说”。但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是有序的,基本的教学步骤是读、评、改、展。学生首先在小组内或班内宣读自己的随笔作文,同学和老师进行点评;学生根据大家的点评进行修改、扩展,一篇小的随笔作文变成了一篇比较规范的大作文。在课堂上,教师不仅点评学生的作品,有时也朗读自己的随笔让学生评头论足。写作课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有时候,教师根据教学计划现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训练。比如教学重点是训练人物肖像描写,教师不但推荐一些肖像描写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欣赏模仿,还让学生现场描写同学、刻画老师。特别是有的教师敢于“引火烧身”,让学生当场口头描写自己的肖像和性格。学生对教师的描写也力图惟妙惟肖,不乏善意的讽刺之词,引得全班哈哈大笑,老师也不在意。

  随笔化作文是与大阅读紧密相连的。几年来,邹平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整体改革,全县所有初中每星期6节语文课,其中2节教读课,学习课本;2节阅读课,学生到阅览室自由读书;2节写作课,重点是写作指导和交流课下的随笔作文。每学期学生只用1/3的时间就能学完语文课本,节省出1/3的时间上阅读课,把课外阅读变成了课内阅读。实行课内阅读后,邹平县的初中学生平均一年的阅读量达到150万字,3年就是450万字,大大超过了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在作文改革之前,该县学生一般每两周写1次作文,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一般写8-10篇作文,写作量在6000字左右。改革实验后,一般每周写1次大作文,一学期下来,每生一般写14-16篇大作文,再加上课下的随笔、读后感等,写作量在7万字左右,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写作量的3倍多,是以前10个学期的总和。

  随笔化作文写作在山东省邹平县已经实验了多年,以前主要是在初中阶段,现在正在向高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延伸。不同的学段和学校在实验的过程中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灵活变通,也需要有一个再创新的过程。我们期盼着这项实验能够让学生不再为写作而发愁,让随笔化作文为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走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