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学习方法 > 正文

让偶像成为孩子的成长力量

来源:北方网 文章作者:网络资源 2009-09-14 15:14:32

    近期推出的新书《中学生崇拜的128个偶像》根据近5年的网上调查和实地抽样调查,遴选出中学生最崇拜的128位偶像,涵盖文化翘楚、畅销书作家、英雄楷模、科技精英、政坛名流、商业奇才、娱乐大腕儿、体育健将、青少年先锋等九大类。这本书反映出中学生崇拜的偶像包括5种元素:时尚元素、美貌因素、人物非常规的成功、个性因素、偶像的特殊经历,由此可以窥见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蛛丝马迹。

  其实,中学生“追星”、崇拜偶像早已不是新现象、新问题了。对于这种曾被老师和家长视为洪水猛兽的现象,社会心理学专家指出,如果学生能够将对偶像的崇拜与自我发展相联系,实现从认知到行动、从情感到理性模仿的飞跃,追而不狂,那么“追星”也可以对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曾几何时,崇拜偶像被视为洪水猛兽,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崇拜偶像极力地反对和打压。其实,只要中学生在崇拜偶像时追而不狂、保持理性,家长和老师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理解,加上正确的引导,偶像也可以成为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偶像崇拜多元化

  刚刚开学,整个暑假都在为“快女”兴奋不已的“萤火虫”、“可爱多”、“云团”、“郁金香”们,在校园里依旧“力挺”自己的偶像。“郁可唯就是唱得好,她才应该得冠军”,“曾轶可才最可爱嘛”……

  “我们班的女生分两派,一派是追东方神起的,而另一派是崇拜Super Junior的。”高二学生静静疯狂迷恋着韩国的偶像团体Super Junior,她坦言自己为追星花了不少钱,从韩国邮购原版的唱片和写真集,最近听闻Super Junior要在北京开演唱会,她说头一次可以离偶像这么近,她一定要去看这场演唱会。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特别是处于花样年华的中学生。他们花大价钱抢购偶像的演唱会门票,看心爱偶像主演的每一部电视剧,疯狂地购买偶像的画册、唱片;他们热衷于搜集有关偶像的一切,从生日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到出道经历、恋爱情史都如数家珍。

  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造就了中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俊男靓女、影视红星已经不再是中学生们唯一追逐的目标。那些有着非凡成功经历、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名人,比如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一举成为超级富翁的单亲妈妈J·K·罗琳,个性张扬、争议颇多的畅销书作家韩寒,得到了越来越多中学生的追捧。

  积极引导是关键

  孙女士的孩子上初二时迷上了周杰伦,因为喜欢周杰伦,他花上百元理了和周杰伦一模一样的发型。孩子最大的兴趣就是听周杰伦的歌,模仿他的语言与动作。看着孩子这么“追星”孙女士很是着急,可无论怎样严厉批评,孩子都当成耳旁风。

  孙女士想,总是劈头盖脸地说孩子终究不是解决办法,于是她改变策略,主动在家里放上了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孩子对妈妈的改变很是惊喜。见此情景,孙女士不失时机地说:“周杰伦的歌是很好听,妈妈也喜欢,但是喜欢一个明星,要看他哪些方面更适合自己模仿和学习。”听了这话,孩子若有所思。没过几天,孩子就去把头发剪短了,孙女士还从孩子的笔记本上看到了《蜗牛》中的歌词: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此后,每当周杰伦出新专辑,孙女士都会买来送给儿子,母子俩还一同看了周杰伦的天津演唱会。如今,孙女士的孩子已经顺利升入大学,不但成绩优异,各方面能力也都齐头并进。

  教师、家长在得知孩子崇拜某某明星后,往往焦躁不安、举止失当,其实大可不必。从某种意义上说,追逐崇拜偶像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心理表征。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过了这一特定阶段,这种情绪就会自然消退,对偶像的追求也就自然会成为美好的青春回忆。此时,这些回忆就具有正面的心理效应了。

  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引导中学生从对偶像浅显的感性崇拜向深层的理性敬仰发展,从盲目的认知和情感投入向缩小差距的实际行动转化,让偶像真正成为其前进的动力,将对偶像的崇拜与自我发展相联系,实现从认知到行动、从情感到理性模仿的质的飞跃。而对于中学生自身来说,理性地追星,追而不狂,保持自我,这才是应有的心态。

  适度崇拜益身心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学生崇拜偶像应该令家长和教师欣喜。因为这证明孩子已经开始长大,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懂得规划人生,哪怕这个目标和规划只是暂时的、短期的、朦胧的,也是应该得到成年人尊重的。

  英国的科学家发现,那些热心于名人一举一动的青少年大部分性情开朗,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在人群中也最受欢迎。因此,崇拜偶像还是不崇拜偶像,本身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崇拜的“度”以及孩子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教授李强在其《关于中学生“偶像崇拜”特点的调查分析》中指出,中学生崇拜偶像如此“踊跃”,主要是由中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造成的。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逐渐摆脱“心理断乳期”,但往往会出现“情感脱节”,他们需要填补由脱离对父母依赖而产生的情感真空,需要确定自我意识、形成自我角色。同时,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中学生需要情感上的宣泄和释放,而搜集偶像的资料、参加偶像的活动使他们体验到紧张生活外的轻松和乐趣,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可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支持。所以说,如果崇拜偶像的行为和心理是理性的,那么“追星”对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