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面对孩子的“坏习惯”,家长你怎么办?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匿名 2009-02-27 10:49:01

  一、永远不是孩子的错,从环境和自身寻找原因。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一张白纸,他们睁开眼睛,首先是好奇地观察这个世界,他们所亲密接触的这个环境引导着、决定着他们的意识,逐渐内化成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好的行为,首先应从环境(包括生活在孩子周边的人)中寻找根源,对症下药,而不是简单训斥和指责。

  二、奖励正确行为,坚持正面强化,视而不见孩子的“不良习惯”。如果孩子做了你希望他做的事情,就奖励他;如果孩子做了你不希望他做的事情,就装做没有看见。这个方法对年幼的孩子很有效果,因为年幼的孩子通常是想以自己的行为吸引成人的关注,以期得到重视。

  三、转移情趣,不生拉硬扯、不强制。想让孩子不做某件事情,可以“引诱”他做另一件他喜欢的事情,这两件事情必须符合不相容法则,即做此就做不了彼。

  四、有些本性是无法改变的,不苛求完美、不抱怨。这一点特别值得审视,适逢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以儿女为骄傲、攀比孩子满足自己的面子思想普遍存在。爱孩子,为了孩子,不要一味追求“要好”“优秀”。人无完人,也都不是圣贤,月有圆缺,人需有张有弛,应抓大放小,允许孩子有非品质上的小缺点、小毛病、间或有些许“懒散”,给孩子一定的宣泄空间和松弛的自由,这不是溺爱,也不是无原则的放任,这是人性的适当放归。

  五、桑树苗子从小育。好习惯的养成,一定是幼小阶段循循善诱的点滴积累,注意:是“循循善‘诱’”!这是根本,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将是事半功倍的成效。

  我在厨房里洗盘子的时候,儿子满头大汗地跑进来:“妈妈,嘟嘟不见了-------”嘟嘟是他的玩具猴。说完,小家伙又乒乒乓乓地向客厅奔去,不知道自己的主人为什么这么生气。

  如果在平时,我会说:“别担心,都都丢不了------”或者“早告诉你不要随便乱放玩具-----”不论哪种说法都只会让儿子更着急。不一会儿,失踪的小猴就会引发一场家庭危机。但现在我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潮湿的盘子上,既没转身也没吭声,因为我正在试验一套刚从驯兽师那儿学来的教育方法。

  儿子司考特快5岁了,跟所有的调皮鬼一样,他可爱之极,但也有不少坏习惯;而我也和所有母亲一样,希望有一个完美的宝贝儿子,一个懂事乖巧的“模范儿子”于是,我开始着手改造儿子。试验过不少育儿专家的“绝招”之后,我发现他们的方法在儿子身上统统失败。不知不觉地,我抛弃了理论和建议,拿起家长最常用的武器—唠叨和责罚。结果非但儿子的坏习惯没改掉,我们的关系反倒变得紧张了。

  就在这时,事情有了转机。因为要编辑一本跟驯兽学校有关的书,我开始每天都到一所驯兽师学校旁听老师讲课。如何教大象画画,如何训练海豚做空翻,如何叫鬣狗跳芭蕾舞,如何让狒狒溜滑板------职业驯兽师说这些奇迹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生活简单:如果动物做了你希望做的事,奖励它;如果它做了你不希望它做的事,装作没看见。

  我突然想,这条原理对另一类固执但又可爱的物种——儿童,是否也适用呢?回家以后,我迫不及待地把驯兽师的技巧用在儿子身上。如果他把一个玩具放回玩具箱里,我立刻连声夸奖,如果儿子放了两件进去,我就亲吻他。与此同时,我对乱扔在地板上的玩具视而不见,一句责怪的话也不说。在我的鼓励之下,地板上的飞机大炮、猫狗猴子越来越少了。第二次去驯兽学校听课,我又学了一招——不相容法则。老师告诉我们,非洲冠羽鹤喜欢站在驯兽者的头顶顶或者肩膀上,为了让它们改掉这个坏毛病,驯兽师训练非洲冠羽鹤站在一块彩色的毯子上。因为一次只能站在一个地方,习惯站在毯子上以后,它们就不会站到人们的头顶上了。老师解释说,想训练动物不做某件事的时候,可以教它们做另一件事,如果这两件事符合不相容法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以前做饭的时候,儿子总爱跟在我身后少添乱,不是缠着我给他念童话书,就是跑到炉灶前跃跃欲试。学会不相容法则后,我在厨房里离炉灶最远的角落,放上一小盘洋芋和调味汁,并告诉儿子要等到晚饭以后才能吃。果然,儿子每次一跑进来就被角落里的零食吸引过去,趁我不注意拿上两块,然后带着战利品匆匆逃走。他的小动作我其实都看在眼里,只是没出声。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用担心小调皮在炉灶跟前捣乱了。

  活学活用了驯兽师的技巧以后,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可爱。驯兽学校的宣传语成了我的座右铭:“永远不是动物的错。”当我的育儿计划勤遭到挫折的时候,我不再怪罪儿子,而是采取新的办法。另外,驯兽师还告诉大家,动物有些本性就连最高明的驯兽师也无法改变。我相信小孩子的天性也一样,如果儿子有些小毛病实在改不掉,我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俗话说得好:你不能教猫咪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