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小学新闻 > 教育资讯 > 正文

了解从小学升初中的十条定律将受益终生

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匿名 2008-12-06 18:04:05

  很早就关注孩子的小升初,五年级时就曾参加过四中举办的咨询会,听四中校长介绍四中和他们的学生。而且不断地上奥数网的家长论坛,了解有关情况。今年以来,我们共为孩子报了几个一流高中学校的初中。不是我们愿意费事劳神这样做,但没有办法,哪所学校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只能这样。最后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被多所名校录取(我们签约其中一所学校的第二天,就打电话放弃其他学校),其他学校全部进入复试阶段,当然都放弃了。

  小升初开始特别是一所学校都没有消息时,我们也很着急。为了给后面的家长提供一些借鉴,我总结出了小升初的一些心得,妄称“十条定律”,供大家可劲拍:

  一、软硬件兼备是硬道理。常有人对三好生说三道四,议论纷纷。且不说三好生的实际情况如何,但三好生确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以操作的标准。今年不让考试,不让竞赛,不让。。。。。。。可有7000多人来报名,学校又不能把这些学生全部招来考试。怎么办,总得挑选,凭什么挑选,三好生就是一项。特别是市、区级三好生,这是***认定的,不认三好生,认什么。还有文艺体育方面的一些级别、奖项,在条件相同时,这些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至少说是全面发展。因此,三好生、文体特长这些“软件”不能少。

  再说硬件。学校最终面对的是中考和高考,中、高考不考三好,还得考文化课。因此,学校选学生时还得看文化课成绩,特别是数学成绩。否则,三年后学校成绩不好看。

  总之,我认为,软件是入门门坎,硬件是胜出法宝,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除此之外的户籍和学籍问题,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不要被学校早期宣传的户籍、学籍限制而限制,否则后悔。

  二、及早准备才能有备无患。现在的家长论坛里还有家长想报人大分校的求助,应该说晚了些。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发现,有的孩子非常聪明,但春节后才发现奥数的重要开始猛学数学,有效果但不会太明显,而且孩子也太累。有一个学校在寒假前就已经组织了两次考试并基本上确定了中意的学生。开学是还在报名,但已经不管用了,只能转去他的民办校报名。许多很有把握考上该校的孩子就这样错过了。

  及早准备还有一个报培训班的问题。今年许多学校的考试的通过关联的培训部来进行的,外面的孩子甚至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大部分学校培训部应该在五年级甚至更早报名参加,晚了或者报不上或者缺少一个阶段的考试成绩,对录取造成不良影响。

  三、定位准确才能保证结局圆满。要根据孩子的软硬件条件确定级差分明的目标学校,并且安排一个保底学校。在这种定位前提下关注这些学校的信息,报他们的培训班,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及早报名。求上、取中、保底,你就不会失望。

  对网上的各种信息要关注和分析。总有些信息的有用的,但也有一些是错误的。要利用而不被误导,保持平常心。

  四、相信学校、报怨无效。你应该相信的是: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考核的标准,每一个学校都要录取优秀的学生,每一个学校都要面对关系的压力。实际上,无论家长怎样着急报怨,每一个负责任的学校都在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招生工作。不是不动,时机未到。今年各个学校在招生中的互动和配合是最好的。每个学校都是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决定招生的。开始大家都说清华太慢,但人大超常班基本确定后,清华的运作相当利索。

  很正常的情况是,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最好,学校不录取自己的孩子就是玩猫腻。实际上各个学校实验班的录取还是相当公正的。关系生也必须解决,这就是各个学校办普通班和共建班的原因。如果没有录取就是因为北京优秀的孩子太多了,赶紧找下一个学校,报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五、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是好学校。奥数网家长论坛有一个规律,最开始关注的重点是培训班成绩和排名,接着是报名和考试情况,接着是录取情况,然后是怎样选择学校,再后是租房、合车信息,最后是入学学校的环境、食堂情况,再后就不上来了。特别是在几个好学校中选择,是一种美丽的痛苦。每一个学校的风格、环境都不同。如人大的张扬、四中大气、实验的平实、北大的宽松,还有五中、十三分、陈分的严格。自己的孩子性格内敛欲培养自信上人大,严谨自觉上北大,学习上需要家长督促的上五中、十三分、陈分。。。。如果要上最好竞争最激烈的学校,当然还是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潜力。没有普遍的最好,只有适合自己的最好。

  六、招生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大部分家长都相信,市一级重点学校的师资差别不大。实际上对办学水平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源、生源、还是生源。其中也包括学生家长的素质和对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这也是人大附中进步很快,以及四中办初中的原因。

  怎样招到好的生源,除了学校的名气外,影响最大的是招生方式(学校的名气也是办学水平积累起来的,如果不在办学水平上下功夫,几年以后名气也就没有了)。综观今年各学校的招生风格和方式,各有千秋。我曾在论坛上给许多学校发了奖,如:行动最严密奖,人大附中。四年仁华,千锤百炼。行动最利索奖,实验中学。及早发动,迅速完成,等等。招生设不设门坎,怎样设门坎;招生考不考试,只面试还是要笔试;招生考什么内容,不考什么内容;招生区域性太强还是不强等。这些都决定了生源的质量。我今年还是看好人大附中、实验中学、四中等。八中、北大附、101、清华附也不错。有人说四中只有面试,考得内容简单,标准模糊,生源会不理想。实际上不是。4月22日,四中组织语、数、英三门3个小时的考试,这可是扎扎实实的考试。我个人认为,这是确定实验班特别是数学实验班的考试。相比之下,我认为东城的两个学校二中、五中比较保守,或者说执行命令比较坚决。不进行公开操作,生源区域限定的较强。这就如同二中、五中高中每年只限定在东城、朝阳两区招生一样,不象其他市重点学校招生范围广。长期以往,一定会影响生源质量,也影响办学质量。不信你们看着。

  还有就是什么时候给学生发通知也很重要,特别是几个水平相近的学校。今年朝阳的几个学校如80中、朝外、陈分、陈本中,80中在后期赶得较紧,说23日发通知,22日即发出,让许多还在犹豫的学生选择了80中。还有就是在东城171中学网上刊登英语试验班复试名单后,二中马上通知这些学生复试。有人说二中阴,这就是竞争。

  七、考上初中才走完三分之一的路子。这是相对于家长而言的。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都需要家长全面的参与(上大学后,家长的参与明显减少,孩子也可能不太听了)。特别是初中,正是学生的品质、性格、学习习惯等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小学到高中的转型时期,学校能关注些,但很不够。教师也没有那么多精力。所以说小升初的胜利只是阶段性的,庆祝一下后,马上就得转入下一个战役。

  八、选择初中学校须看高中。上初中的目的是为了上好高中,进而考上好大学。请大家记住两点:一是好高中办的初中弱不到哪里去。你看四中,你看人大分校。虽然都是刚刚办,但他们能用名声招到好学生,再用高中好的师资和管理方式来办学,一定错不了。有的家长老在说人大附中初中考上本校的只有100多名,由此证明人大初中办学质量不高。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每年从仁华进去的学生不也是这么个数量吗?二是本校初中升本校高中必有优惠条件。据说人大附中的前100名、实验分校的前80名、五中和八十中的前70名、二中分校的前60名都可能直升本校高中。虽然以上的名额不一定准确,而且有些学校不承认,但对自己的初中毕业生有优惠政策是不虚的。自己的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初中自己照顾,也是常理。就是上级不同意这样做,各个学校也会有办法的。请相信。

  九、小学生中很少有天才。谈到仁华学校,特别是一班和二班的学生,大家都以为他们了不得,好象是神仙。弄得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自信,大可不必。天才有没有,有,但很少。整个仁华学校不超过5个,也就是那些不做题、不报培训班,只凭仁华每周一至二节课就能考入一班、二班的。在仁华,常常可以看到一班的孩子掉到6班以后,6班以后升到一班的例子。为什么?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及早学习、参加各种培训班、大量做各种练习题。只要你的孩子聪明(这个条件一定要),又喜欢学习,家长又抓得紧,孩子一定能出好成绩。祝大家好运。

  十、小升初的经历将受益终生。感谢***这样超前的意识。他让小学升初中的孩子就提前体验了上大学、找工作的操作方式。刚才看到一个帖子说希望再来一次小升初。人们也许说此人有病,但也能觉得有人在此中体会到了乐趣和经验。让我们看看今年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改革试点情况,不就是北京小升初的高考版吗?去过人大附中面试的孩子和家长都知道,10多名考官测试10名学生,而且还要双亲陪同。据说引入了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考评模式。如此正规的场景,既考动手能力、演讲水平、观察力、记忆力,还要考评音乐素养,不仅上海两所大学达不到,就连世界500强录用高级员工也难也比肩。四中面试时,先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广告形式,为什么。有的孩子说喜欢分众和聚众传播的楼宇广告。接着给四个孩子一双筷子,准备一分钟,让大家配合表演一个推介筷子的广告。哈哈!这又是表演院校的专业考试了。试想,在这种考试中应付自如,又能被录取的,在今后高考、考研,甚至谋职处于有利地位,不是受益终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