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家庭教育 > 父母必读 > 正文

自主招生终破坚冰 能不能上大学明天谁说了算?

来源:津报网-每日新报 2008-04-30 10:12:51

  今年,本市春季高考首次在10所高职院校试点自主招生,作为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此次高职招生改革不仅凸显出职业教育招生的特点,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这一话题的关注。那么,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实施五年来究竟成效如何?今后的自主招生将向何处去?我们从高校自主招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也许会得到答案。

  说起高校自主招生,其实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很多大学都可以自行确定录取的标准。从2003年开始,自主招生这项曾被无数教育界人士呼吁了多年的制度,终于在我国打破坚冰浮出水面。2003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中允许北大、清华等22所知名高校试点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到2007年,试点自主招生的高校已达59所,几乎囊括了所有知名高校。

  自主底线不低 高门槛挡住偏才怪才

  应该说,教育部开始自主选拔是为了扩大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试点高校拥有选择自己所需人才的空间和舞台,只要校方经过一定的程序,一些可能通过正常高考进不了自己学校门槛的“偏才”、“怪才”尽可收入“囊中”。但事实上,5年来的自主选拔录取大多成为“降低20分录取”,并没有达到高校的预期目的。据清华大学在津招生组范老师介绍,由于降分政策有限,每年通过自主招生进入大学的学生基本都属于“高分一族”,真正有特长的学生并不占据主流地位。目前重点高校所试行的自主选拔录取,与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尚有一段距离。

  这是因为,现在的自主选拔录取是建立在考生高考文化成绩之上的,考生通过自主选拔录取进入高校的最低“底线”,是高考成绩必须达到当地一本线,达不到这一条,再有专长的学生也不能被录取。无疑,分数的高门槛,难免会使自主招生选拔一如普通高考,反倒成为某些应试型考生获得降分的途径。为此,各高校都在自主招生测试的题目上大动脑筋,力求通过答卷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思考、心理等综合素养和潜在能力。

  比如,今年华中师范大学就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热爱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文科考生,面试采取观看影片写影评和个人才艺展示结合的方式进行,而对热爱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理科考生,面试则采取现场作画(包括素描、色彩和创作设计等)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尽可能张扬个性。而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测试中,出现了“设想一下未来的手机”、“谈谈你对城市道路功能的认识”、“假如广州停电5分钟”等新颖的试题,既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又要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让来自不同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们在新鲜刺激之余又感到不小的压力,不能仅靠死读书来拿高分。

  本市高职尝鲜 更重视职业教育特点

  与重点高校进行的自主招生选拔相比,本市高职自主选拔开始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取向,成为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

  本市今年首次在10所高职院校的15个专业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试点院校以文化统考成绩和院校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将考生文化统考成绩和专业考试成绩相加,根据考生志愿,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市高招办表示,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阶段的背景下,国家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举措。从全国乃至本市范围看,无论是高职院校所数、招生人数,还是在校生规模,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两类教育体系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教学模式、就业方向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高职院校选拔适合高职培养学生的主张日益强烈,学生的选择性也不断增强。今年各试点院校单招专业测试内容随不同专业而有区别,但各院校都在测试中增加了职业精神、人文知识、品德礼仪、心理健康等内容以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素质,这些测试得分在专业测试总分中也占有重要权重。

  录取不看分数 招生高校逐渐说了算

  近年来,全国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已初显规模,被称做“小高考”,自主招生仍以文化分数论英雄的现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那么,自主招生今后如何改革和发展呢?去年上海两所高校的“吃螃蟹”之举被广泛认为是我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明天”。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自主招生试点走得更远,最大的突破就是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上海两所高校的招生录取改革,是中国高校多样化选拔人才的全新探索,备受瞩目。

  两校此次改革只在上海地区施行。凡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上海考生均有机会参加复旦大学的选拔。面试前,考生先参加由学校命题的为时3个小时、全部由选择题组成的“申请资格测试”,内容涵盖高中阶段语、数、英、计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识。根据“申请资格测试”的结果以及考生基本资料,复旦大学对外公布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学生名单。随后,学校主要依据面试成绩,最终确定录取学生名单。上海交通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将申请者的学业水平和面试考核成绩作为主要依据。

  不同于以往高校自主录取中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此次录取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即能决定录取与否”。此举一出,备受争议。“以面试结果为录取依据”,将彻底改变高考这座“独木桥”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师生想法

  尝试一下别当大事去做

  叶梓(化名)来自上海,目前在南开大学读书,去年高考前夕,她参加过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据叶梓讲,考试的内容很多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尤其是面试环节,招考老师问得更多的是考生对于时政热点的看法。忙了一通,最终叶梓仅获得20分加分,没能争取到“虚拟录取”的机会,而高考后因为其他原因她也没有选择报考复旦大学,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成了她一次不算太成功的人生经历。

  天津一中的桥桥和月月都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初的时候均参加了某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对于最终的结果,他们不愿多谈,但桥桥认为:“参加自主招生只是想尝试一下,没有把它当成什么大事来做。”而月月则说:“挺长见识的,一次‘冬令营’感到了和别人的差距有多少,考试时出的题目也很特别,可以看出自己在别的方面的漏洞。虽然失败了但是并不气馁,因为我还有机会。”

  虽说只要符合条件,任何考生都可以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但记者随机采访部分高三毕业班老师时发现,他们对于学生自己报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并不看好。他们认为如果学生有能力,学校必然会推荐,让他们走最保险的路不浪费他们的时间,如果是没有被推荐的学生报名了,虽说也没什么不好,但很担心没考下来影响他们高考,毕竟高考对他们更重要,没有后悔的机会。校园记者 贾楠 张一卓

  专家观点

  自主不能等于大学包办

  市教育招生考试院测试与评价研究所副所长李占伦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带来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体制变通、样式增多、规模扩充,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校对生源的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使得高等学校必然实行多种元素评价、多种模式招生。倘若高等学校不具有招生自主权,这种变化将很难适应。招生自主权包括自主制订招生规划、评价标准、招生政策、招生办法等内容。

  当然,赋予高校招生的自主权,也并非要大学包办所有招生的事情。本着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公信力的原则,某些共同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工作可以委托社会专门机构从事。比如共同性学业考试就可以交由考试机构实施。事实上,即使美国排名世界前十位的著名大学,也并非都各自组织入学考试。

  目前,根据我国地广人多、经费拮据、善治不足的国情,统一组织招生和考试的制度不可能轻易改变。要紧的是如何处理好统一性和自主性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这是当前大学招生、评价制度改革十分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