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小学新闻 > 教育资讯 > 正文

学校不能培养只会考试的学生

来源: 2008-03-19 09:18:31

  从2008年1月初起,本刊开辟了“对中小学培养定位的认识与再思考:如何做大气的校长”专栏,对中小学教育的培养定位问题进行讨论,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目前讨论仍在深入进行中。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承担着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双重任务。抛开其他不谈,单就中学为上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这一目标来看,如何更好地解决中学与大学教育的顺利对接,便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解决。恰逢“两会”召开之际,本刊约请了几位代表、委员就此话题发表见解,以期换一个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碰撞和交流。

弊端1:“过度施肥”磨灭了学习兴趣

  “现在的一些大学新生,掌握的知识比过去的学生多,所学的课程也多,考试分数也高,但综合能力却比过去差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接指出了现在大学新生身上存在的问题。“综合能力是指什么呢?既包括知识积累的多少,也包括对学习有没有兴趣,有没有好奇心。”朱清时说,倘若没有了兴趣和好奇心,对事情的直觉和洞察力就会差许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如过去的原因。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深有同感:“我们现在招的学生越来越聪明,但最让我们感到头疼的就是有些人缺乏学习兴趣,大学四年很快就混过去了。”

  人生下来都是有天赋的,都是充满灵气的,但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学生的灵性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延伸和发展,反而连原来的一点兴趣也被磨灭掉了呢?是不是中学教育的培养方式出了问题?

  朱清时认为,现在学生功课的难度比过去大,学习的负荷也很大,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使他们不可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去主动发展,所以他们的兴趣、爱好、好奇心、直觉、洞察力都减弱了。人在小的时候,好奇心可能很强,兴趣也很多,但上了小学就慢慢地开始萎缩,上了中学后就基本上没什么兴趣了。

  “现在的中小学都是过度施肥。”朱清时形象地比喻道,“什么叫过度施肥呢?我小的时候,水稻田亩产四五百斤就算很高的了。后来发现施肥有好处,施两遍肥后,亩产就可以达到600斤。但在施第三遍肥时,亩产只增加一二十斤,以后就是多施10遍肥,产量也提不上去。过度施肥以后,不仅产量上不去,还毁坏了土地,很多农田都板结了。”“学生也是一样,很多教师和家长觉得课程学得越多越好,题做得越多越好,实际上,这是‘过度施肥’,不仅无效,反而把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也给毁掉了,就像胃口吃坏了一样。”

  许京军认为,中学教育应该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启发学生的兴趣,一个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在的中学生,由于课程排得太满,根本没有玩的时间,考试考得对学习都没兴趣了。这样,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就很难提高,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一个明确的兴趣,考进了大学,又对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他就没有学习积极性,就会非常痛苦,以后也不可能有好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学生不是靠兴趣在学习,而是靠自己的毅力在支撑着。有的中学生高考结束以后,回家把书全部烧掉。他不但没兴趣学习,而且痛恨学习。这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弊端2:重视知识传授忽视人格培养

  朱清时认为,评价学生素质的第一点是人格的素质,第二点是综合的创新能力。现在对中小学培养目标,尽管有种种正确的表述,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就是升学,就是考上大学。“我从1998年开始做大学校长,与那时相比,现在的大学新生知识水平更高了,但在人格方面就要弱一些。”有些中学毕业生在尊重师长等方面就不如从前。

  朱清时举例说:“一次,我去教学楼乘坐电梯。电梯里有几个学生,看见校长过来了,也不等一下,就直接关上电梯门上去了。”现在一些刚刚入学学生的做法,让人感到了一种冷漠。这些学生在人格培养方面的欠缺,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也深有感触。去年8月份,中山纪念中学的陈启峰同学获得了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在北京举行庆功会时,贺优琳发现,一些金牌选手在讲话的过程中,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似乎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与他人没有任何关系。

  “我当时是越听越紧张,陈启峰同学是最后一个发言,好在他讲得不错。他说,感谢同学们的帮助,感谢老师的培养和父母的教育。”

  贺优琳说到这里有些激动:“后来我跟陈启峰说,幸亏你还知恩图报,否则我今天就会很失望,会很自责没把你教育好,会后悔来接你。”

  贺优琳指出,当今中学教育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重视了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培养,而培养人的关键点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中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会学生做人。

  而在办学实践中,一些学校一切为了分数,一切为了升学,过于重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而疏于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使本应处于非常重要位置的德育工作长期难以落到实处,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很多中学在培养定位上出现的偏差。

症结:升学,学校无法回避的压力

  育人是教育的宗旨,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身为中学校长,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为什么在实际办学过程中,一些学校却渐渐偏离这个育人的大方向呢?

  “现在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比较高,学生自身也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传递给学校,也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于是,就出现了加班加点、过多地占用学生时间的应试教育现象,使学生培养个人兴趣和爱好的空间越来越小。有些学校,美术、体育、音乐课都取消了,把这些时间都用来应对升学考试的学科。”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中学校长蒋建华表示,在办学过程中,校长也面临着很多无奈。

  蒋建华认为,在人格培养方面,也不能完全归咎于中学,它的源头与家庭教育有关。现在的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很强的优越感,缺乏感恩的意识,缺少社会责任感,在家长的高期望值下,认为只要取得好成绩就行了。应试教育没有得到有效扭转,人们普遍过分看重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不关注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也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家长、社会、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关注升学率,学校因此承受着很大压力。

  “应该说,在目前这种线性的考试制度下,竞争是激烈残酷的,分数是无情的。平时的综合素质再高、兴趣爱好再广泛,哪怕差一分也上不了自己理想的大学。此外,还有一个社会和上级机关对学校的评价标准问题,高考成绩好就是好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只好高考压倒一切。”贺优琳同时指出,学校教育仅仅是一个方面,现在社会上的负面因素对学生影响比较大。“人就是这样,有的负面影响学生接受起来反而更快。比如学校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但周边的大人们在孩子面前大闯红灯,这无形中就冲淡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学校、家长、社会应当形成一种育人合力。如果仅仅靠学校,想取得多好的育人效果也是不现实的。”

  当前,中学面临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这当然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但在重压之下,校长是妥协退让、随波逐流,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内心的教育信念,则考验着校长的智慧、水平和境界。

  观点:升学压力大不是借口

  “中学升学压力是大,但这不能成为借口。”贺优琳说,中学除了要将学生送进大学,给予他们一张高考录取通知书以外,还要思考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在学校还学到了什么,这才是最关键的。

  “过去我们学校也是这样拼命地抓常规,却并没有对升学成绩的提高产生明显效果。后来,我们提出‘课内打基础,课外育专长’,反而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教育教学质量也提高了。”贺优琳认为,虽然现在学校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学校育人的空间还是有的。校长应该把学校作为一个大空间、大舞台,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际上,开展一定的科普活动也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也罢,只要引导得当,是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更不会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我们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由于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爱护集体,尊重师长,关心他人,很受大学的欢迎。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潜能会更大,发展能力也会更强。”

  贺优琳举例说,在中山纪念中学,每年都有三台全校性文艺演出,学生都进行了充分准备,但有的教师不放心,怕学生耽误学习,不让学生参加演出。“后来我就跟教师说,学生想表演而不让他表演,他耽误学习更严重。今年元旦演出,我们一开始准备各班先预演,经筛选后再全校演出。对此,有学生给我写信表示失望。后来我们决定,想表演的学生都参加,一个晚上不够就两个晚上,两个晚上不行三个晚上。几天下来,学生的要求都得到了满足。这时再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明显不一样。实际上,我们很多校长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很多活动只要是健康有益的,它本身就是开发智力的,关键在于引导。”

  蒋建华也认为,在学习上,学生并不是花的时间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学生个人能力、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包括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校长的引领作用非常关键。再不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抓分数了,而是要真正用心用力,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放在首位。校长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从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制订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管理措施。

  “如果校长的办学思想不端正,那就要出大问题了。”在贺优琳看来,中学育人目标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如果说学校有1000个学生,目标是要使80%的学生成功,还没开始就淘汰了20%的学生,这样的办学思想就有问题。如果要让1000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校长就会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看问题的视角和采取的措施就会不同。

  “实际上,教育思想越端正,工作起来就越顺利。”在贺优琳看来,当学生都能够积极、健康、向上地成长时,校长也会少了很多麻烦。如果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给学生一点自主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心理、性格就会发生变化,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如果校长能够从学生终身成长的角度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健全的人格,虽然没有马上体现在考试成绩上,却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因此,在办学过程中,中学校长们虽然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压力,但作为学校的领导,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不能以升学作为办学的唯一追求,而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导向,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发展空间,在教会学生做人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延伸和发展学生身上的灵性,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的中学教育,才是健康、阳光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积极、健康向上的学生,并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基。